[摘要]研究在分析讨论个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游戏疗法、感统训练等自闭症干预方法相结合,对一例自闭症儿童实施综合干预。本文真实呈现了研究者对个案实施干预的整个过程以及干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 游戏治疗 感统训练
个案基本情况 毛毛(化名),女,7岁。足月出生,顺产,其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但其间一直与其生父的关系不好,经常生气,情绪波动。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毛毛一直由母亲抚养,而母亲自述自己当时的情绪也不怎么好,只是按时喂奶但很少抱、逗孩子。先后有两位保姆照顾孩子,但都不甚积极,甚至会对孩子很凶。之后毛毛更多的时间是与姥爷在一起,老人很娇惯孩子,很少对毛毛提出要求,有些本来毛毛可以自己做的事,姥爷也要帮她去做。在毛毛四岁那年,其母亲再婚,毛毛随母亲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毛毛三周开始入园,先后在好几所幼儿园呆过。但是所有老师均向家长反映毛毛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仅不说话,而且经常会发脾气、尖叫,甚至不高兴时坐在地上脱掉鞋袜,不吃饭,摔碗等。在集体活动中频繁地出现机械重复的肢体动作几乎完全不参与集体活动。毛毛在家一般可以用语言表达但交流性的语言欠缺,能理解和执行简单单一的言语指令,只是对于有多个任务的复杂指令难以理解和执行。基本走路姿势、动作不够协调。表情贫乏,不敢与人有目光接触。回答问话有困难,语言发展迟滞,语言主动性差。不会与人交际,缺乏社会交往技能,但是有特别的记忆能力。
二、对个案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从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我们初步认为毛毛在婴儿早期缺乏一种良好的母子关系和对全能感的体验。毛毛出生时正是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阶段,母亲在孕期、生产以及毛毛出生后都在不自觉地将对毛毛父亲的愤怒和不满迁移到孩子身上,给毛毛的成长投下了阴影。母亲在照顾孩子方面的消极、冷淡和对孩子的不满以及保姆对孩子的态度使毛毛在生命的早期一次一次地体验到了自己的渺小、恐惧、无助和不完美,这就是来自现实世界的痛苦和威胁,为了自己的安全最后她宁愿远离那个让她受伤的现实世界,采用退缩这种极端的形式进入自闭和幻想的全能世界来应对现实世界的恐惧。这种来自对过去情感的担心和恐惧随时攻击着毛毛的现实生活,于是她回避老师、家人、同伴以及所有的人,一天当中很少与他人互动,甚至没有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和对视。因此对于毛毛来说,她既需要释放和宣泄过去的恐惧、威胁与愤怒,她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爱,需要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逐渐摆脱和消释过去,重建历史。
另外,在家庭成员对毛毛的教育态度对毛毛的问题也有一定影响。正如其母亲说的一开始不知道毛毛的情况(自闭症),总是想要整整孩子的犟劲,可见当初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是比较严厉的。后来,通过医院诊断毛毛母亲得知毛毛是自闭症,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有所转变,不仅不再有过分严厉的要求,甚至于对孩子的教育持一种不甚积极的态度。干预前我几次去毛毛家家访,看到毛毛大多数时间就是与毛绒玩具为伴,很少有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对毛毛进行有意的辅导和专门的教育。毛毛的姥爷对毛毛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老人家对孩子溺爱有加,有时毛毛自己能做的事情姥爷也会包办代替。还有在幼儿园只要毛毛不对他人构成影响,老师是很少有精力顾及她的教育的。综合毛毛成长和教育的环境来看,无论是严厉要求,还是听之任之的教育态度都或多或少地与毛毛的问题有关。
三、拟定干预方案
(一)干预者
干预者即本文中的“我”,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研究进行过程中可适时邀请相关专家为治疗过程提供指导,记录者由课题组成员担任,并分别负责整个干预过程的观察、记录、拍摄。
(二)干预方式
1、游戏治疗
该疗法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以达到情绪治疗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从对毛毛早期成长经历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来看,毛毛在生命早期全能感的缺失和由此而带来的“坏”的感受需要在游戏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治疗。在游戏所提供的安全、接纳的氛围中,一方面毛毛可以对过去的不良体验加以释放,另一方面游戏治疗室也是课题组观察并发现毛毛及其家庭问题的平台和途径。
2、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机体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反应的能力。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大都存在重复刻板的行为和感觉的异常等方面的障碍,本研究中个案经过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测查,其在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属于中度异常,触觉方面为轻度异常。研究试图通过对个案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组织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的能力。同时围绕感统训练的各个项目对其渗透进行目光接触训练、听从指令训练、动作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三)时间安排
干预时间安排具体如下:每周至少一次感觉统合训练,每次一个半小时。其目光接触训练、听从指令训练、动作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基本上不是专项训练,而是围绕感觉统合训练的各个项目以及结合毛毛生活情景随机渗透;游戏治疗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在游戏治疗室进行。
另外,综合干预的各个项目尽可能地延伸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在干预期间我们尽力保持与家长和教师的经常性联系,及时获得关于毛毛表现的反馈信息,便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综合干预方案的实施 (一)游戏治疗过程 在安全中宣泄愤怒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治疗室所传达的氛围是后续治疗关系深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出于这样的考虑并秉持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的理念和原则,一方面我告知毛毛这里的玩具可以随便玩,包括沙和水,而要玩什么和怎么玩坚持由毛毛自己作主;另一方面又在不厌其烦的对毛毛的行为和感受加以描述和反馈。在这样的治疗室环境中毛毛游戏治疗的第一阶段中接二连三地表达了自己郁积已久的不满与愤怒。如 “把妈妈也扔到盒子里,把妈妈也埋了”,“臭妈妈,讨厌妈妈”,拿着福娃的脚踢妈妈,让小白熊也打妈妈。 在游戏中坦言害怕 在接下来的阶段恰逢毛毛的母亲生病了,与此同时毛毛也在游戏中反复提到 “蘑菇都生病了”,生病的小蘑菇很害怕, “天蓝色(的蘑菇)死了”等关于生病的游戏,第8次游戏治疗,游戏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怕妈妈骂呢”,游戏中那只黑色彩笔时刻担心自己的任何行为“让妈妈不高兴”。可见,在毛毛的内心,她早已把妈妈的生病的原因归因于自己,或者说是归因于自己一次次发泄的对母亲的攻击。从以上生病与害怕的游戏主题不难看出毛毛有一个苛刻的超我,这可能与母亲的严厉要求和经常性的母子分离有关,由于受强大超我的影响,毛毛的行为问题伴随“焦虑”,时刻担心自己的行为不能满足超我的要求。而母亲的宽容理解和关爱在一段短暂的呈现之后,又因生病而大打折扣,由于生命早期的“不完美”体验,很容易让毛毛把母亲照顾的减少与自己在先前游戏中的表现联系在一起。 在接纳中展现全能和无能 在游戏接纳的氛围中,幻想的情境中,毛毛被赋予了神奇般的力量,她可以借此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实施自己的报复。于是就出现了以下这些情节,如游戏中,毛毛的爸爸妈妈不仅不再是现实的权威,而是“放屁”“尿裤子”“拉裤子”女儿将他们扔进厕所。还有“赵成做的(橡皮)挺好的,妈妈爸爸都鼓励她呢”。毛毛成功地借助这个力量实施了对爸爸妈妈的报复,正如“赵成夸贾雨寒好伟大呀,我可不敢扔爸爸妈妈”,同时也赢得了生活中缺少的来自于小朋友的羡慕和来自于父母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