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地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很认同这句话,因此,语文课上常要求学生动情朗读。动情朗读能够排除外来干扰和影响,便于思想集中。它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通过声音来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我常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移入到作品中去,让他们觉得读这些作品其实就是在体验生活,就是在与作者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更易领会文字的感情色彩,也更能深入体会语言的气势、节奏和神韵,使他们直接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更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我知道,通过动情朗读,不仅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更有助于他们入情入境,感悟自然与人生。
入情入理地讲解。我上课时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并能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讲解。因为这样可以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触动了他们的“动情点”,激起了他们的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了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去。其实任意一篇好的作品,总会有一些意蕴深邃的关键句,而我总喜欢来重锤敲打、动情剖析它们,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田,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我觉得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深切感悟文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是一条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之河。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时时将自己置于激情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化激情,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漫漫教学之路,我将在求索、追求中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