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心中有真爱有真情,便会有不懈的内驱动力,这些真爱真情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以便在教学中不断地燃烧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入情入理地富有文采地讲演,不断感动自己也去感染学生,从而创设教学佳境。
关键词:追求 学习 激情 燃烧 感染
课堂教学始终中我追求这种效果:教师激情洋溢,学生精神抖擞。因此,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似火的教学激情。因为只有老师倾注满腔热忱,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辐射力,才能完成我们肩负的使命。只有拥有了激情,才会鼓足生命的勇气,扬起远航的风帆,让我们顺境不自傲,逆境不气馁;成功不自负,受挫愈坚强。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求索,不停尝试,发现激情是通往语文教学佳境的必经之路。
一、源头活水——不断的追求与超越
(一)朴实的教师观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是心中有爱有情:有满腔的爱国热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样便会有不懈的内驱动力。
爱祖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灿烂辉煌,却也充满艰辛与苦难。然,正是华夏民族的不甘落后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激情,成就了今天的新中国。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天下事为己任”,以教育为己任,在内心永燃爱国之火;钟情祖国语言文字,触摸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兴国之热忱。
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立足于讲台,用新鲜的潺潺活水浇灌学生求知的心灵,奏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委心于课后,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放眼于未来,用高洁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学生的灵魂,铸就道德之长城!
爱学生。学生似一张纯洁的白纸,我们应用爱和智慧去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画,谱写一曲曲美妙和谐的乐章;我们应用热情之火点燃孩子们理想的明灯。不渴求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但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的青春将在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永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好准备,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我们的梦想与学生连在了一起:学生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学生是出色的,我们才是优秀的。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即使是平静平和的,其中也必蕴藏着含蓄的激情,而这恰恰为课堂气氛奠定了深沉的激情曲。
(二)终身的学习观
学无止境,教育事业永无终点,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要做到“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我牢牢记住这些警句,并竭力身体力行。
另外,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恰当的临场处理,会奏出精彩的乐章。课堂教学机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尚,但它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用激情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拥有教育教学智慧的老师,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的、变化多端的小世界。为此,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不断学习。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如溪水长流,与时俱进。我们只有不断鞭策自己学习充实,才能不断的追求与超越。
二、激情似火——燃烧自己
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营造课堂气氛,点燃可以学生情感。只有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教学气氛。教学激情是一枚火种,而教师首先得燃烧自己。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的内涵极为丰富:有的饱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向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以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启发他们珍惜人生最可宝贵的金色年华;有的展现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让他们在平中有奇的描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有的为读者提供认识世界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而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或显现或蕴含的思想意境中,引导学生在先哲先贤那一篇篇充满睿智的文章和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中去感悟社会与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精神的觉醒,灵魂的提升。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教师如果没有真知、真理、真情,绝不可能迸发教学激情,也绝不可能感染学生。我常为自己能教语文而倍感幸福,中华民族丰富、深邃、优美的语言使我入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时时叩击我的心灵,让我欢欣鼓舞;李白杜甫的诗、苏轼李清照的词、柳宗元的记、周敦颐的说、朱自清的美文、鲁迅的小说……作品的思想、言辞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心潮澎湃。我时常觉得自己就是一点火星,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播撒火种——感染学生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因此,要将一堂课上好,首先作为授课者的我们必须充满激情。因为只有富有激情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欲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 情真意切地导入
一部交响乐要有摄人心魂的序曲,一场戏要有扣人心弦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精彩绝伦的开头,同样,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也必然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设计,可以使一堂课拥有一个好的开端,使师生的感情更易沟通,也更易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个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常通过导入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因为真情的导语似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意切的导语似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二)入情入理地读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青少年的情感尤其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产生。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教师必须要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耳濡目染之实,从而使心灵受到熏陶。为了创设情境,我常从带领学生动情朗读和入情入理的讲解两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