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进 城
进 城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进城 土路 沙路 柏油马路 苦行僧 自行车 摩托车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 】这就是那个时候连接家乡与县城的路——河多,谷深,路颠。久旱逢甘霖,政策暖人心!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城市农村,吹遍了千家万户。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这是无人可挡的历史潮流。

  【重点词 】进城 土路 沙路 柏油马路 苦行僧 自行车 摩托车 小汽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变化

  (一)

  我是一九六九年生人,家住城南约三十华里的一个小村子。那时候,村子里有清澈甘甜的泉水,有日夜叮咚不竭的溪流。水中有鱼,溪边有草,岸上有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问爷爷:“小溪流的家在哪儿?”爷爷望着溪水流去的方向笑着说:“在县城。”“县城?”我更是疑惑不解了,便追问道:“县城在哪儿?远吗?”“县城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需要走上大半天才能到的,那里可要比咱们村子好多了。”从此,县城成了我日思夜梦的地方,并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小溪流一样蹦蹦跳跳的去县城。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是我八岁那年夏日的一天,听说,我的一位姑奶奶(爷爷的妹妹)返城了,爷爷要去看望。听奶奶讲,我的这位姑奶奶原本是城里人,她没有生养,一家就他们孤寡两人,曾经硬是被人从城里逼到乡下去了,住乡下不久,我的这位姑爷爷说是被“风打了”(属方言,就是现在说的脑梗塞),从此卧床不起。当时姑奶奶生活的很艰辛,六十多岁的人了,一方面要照看生病的丈夫,一方面还要下地劳动,为的是能挣回糊口的八两口粮。

  三年之后的一天,国家有了新政策,以前下了乡的人家现在可以返回县城生活了,我姑奶奶就是这样返回县城来的。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去央求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爷爷、奶奶是最疼爱我的,什么事都会依我的。这回经我一嚷,他们也就答应了,只是担心我走不动路。可别提当时有多高兴啊,我开始想象城里的情景了:那里一定有很多很多从家乡流去的溪水,水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儿,溪边也有跟自己一样大小的玩泥巴、捉小鱼儿的城里孩子,还有-----

  这年,爷爷、奶奶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而爷爷身体一直很好,走起路来跟年轻人一样,腿脚很利索的。

  第二天天没亮,奶奶就起床为我们爷孙俩准备路上吃的干粮了,在鸡还没啼鸣的时候我就醒了,生怕爷爷不拎我偷偷走掉。我爬在被窝里,仔细地聆听着、等待着、渴望着公鸡能早一点啼叫,我们能早一点动身。(当时的农村人家,很少有钟表之类的东西,都是以鸡啼来确定时间的,一般当鸡叫第三次的时候天色才慢慢放亮,一次与一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大概是半小时左右)不多时,果然从屋后的鸡圈传来了“喔-喔-喔”的打鸣声,这时候,奶奶准备的干粮也正好就绪了,记得当时天色还很黑,我们就出发了。

  出了家门,要经过的第一条河就是家乡的厉河,河上没有桥,都是踩着水中的大石块过河的。那时我胆子小,不敢过,是趴在爷爷背上背过去的。走了大约两华里的田间小道之后便到了公路,那时的公路很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车道宽,路是土路,坑坑洼洼的,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走的。

  一路上很少见到汽车,有时偶尔有一辆拖拉机嘟嘟嘟,嘟嘟嘟颠簸而来,在我们这些步行者面前显得很神气的,转眼间就又嘟嘟嘟,嘟嘟嘟颠簸而去了,见到的最多的车类还要数自行车了,来来往往的,很快,铃儿也很响,叮铃铃,叮铃铃的,像是有意在炫耀似的。除此而外就是这些“苦行僧”了,男女老少都有,有挑着担子的,又背着包裹的,也有推着独轮车的,两三个一撮,四五个一伙的,一边拉着家常一边迈着脚步。前面的赶着走,后面的追着走,可热闹了。但这样的热闹仅仅是在逢集的时候才有,一月也只有这么两次而已,平时人们都被固定在田间地头,很少有进城的功夫。

  我们要过的第二条河是二十里铺的苦水河,平日里河水并不大,也都是踩着石块过河的。若要是遇到下雨,尤其是下暴雨,那就是一条“天堑”了。也就是这条河,曾今还吞没过两个大学生呢。听说是两个参加过高考的同乡学生,这天到县城看榜去的,正好都考中了,在返回途中遇到了雷雨天气,两学生因急于回家报喜,便冒雨前行,在过河时,正好遇到迎面咆哮而来的洪水,两个学生就这样不见了踪影。

  接下来,就是十五里铺的一道深谷,这是从家乡到县城途中最深、最大的一道沟谷。用乡亲们的话说:“看似在眼前,走去得半天。”确实如此,推车的人需要有两三个帮手才可爬上对面的陡坡;骑车的人谁都不敢胆大妄为,早早就下了车子推着走;拖拉机手更不敢麻痹大意,都很小心的慢慢滑下去,到谷底之后,再加足马力吐着黑烟上气不接下气的使劲地攀爬上去。

  再继续前行止七里铺时,又有一道沟谷,这条沟谷相对来说谷浅坡缓,但跨度大,路途长,对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倒是有利,可直接顺坡而下,再趁势冲上去,但这仅仅属于那些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做的事。因为路面并不好走,高一处低一处的,搞不好会来个人仰马翻。

  第五道难关就是县城南门外的祖河了,说是“祖河”,倒不如说是“阻河”的好,因为这是一条自东向西绕城而过的护城河,河谷很宽很大,浑浊的河水常年川流不息。我们不难想象得到,它曾阻断过多少的行人与车辆;它曾给多少南来北往的人们与不便啊!只不过我去的时候已在河上筑了一道石拱桥,没有受到河水难为。但因河谷太低,南北两面的坡度却很长很陡,依然给出入县城的行人、车辆带来好多不便。

  这就是那个时候连接家乡与县城的路——河多,谷深,路颠。

  当时,姑奶奶家住老城豪边上,城壕很深,里面满是杂草、垃圾、污水,人在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蒸发上来的臭气,路边的墙头上苍蝇、蚊子嚷着、闹着、飞着。我感到可怕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肮脏的地方。姑奶奶仅住一间西南角的小房子,很低矮,很阴暗,屋里的陈设也很简陋,但收拾的很整洁,姑奶奶很是热亲,见到我们爷孙俩,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忙里忙外的给我们做了最好吃的饭菜——辣椒炒茄子,还有白面馒头。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的炒菜,也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的菜,最香的白面馒头。

  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爷爷、奶奶、姑奶奶他们前前后后都已离我们远去了,可第一次进城时,奶奶天没亮为我们准备干粮,爷爷背我过河,姑奶奶为我们炒的辣椒茄子菜,依然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里,将成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

  自那以后,我有好多年没有进城了。

  也就是在这几年里,家乡相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先,大兴水利建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确如此。那大概是一九七六年前后,当时还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管理,公社领导兴师动众,征集了全公社社员在家乡厉河上每隔十多里筑一道拦河大坝,共筑了三道,其中一道就筑在我们村子,历时两年多时间,坝面足有两车道宽,高度与东西两边的崖面平齐,蓄水很深,水域很广。当初,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更是村里孩子们的乐园呢。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蜂业《中国蜂业》
《中国蜂业》杂志,于193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35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蜜源植物、...
博物馆发展论丛《博物馆发展论丛》
《博物馆发展论丛》主办为博物馆发展论坛组委会。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书法赏评《书法赏评》
《书法赏评》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313/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鉴赏评析、...
教师发展研究《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发展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48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
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杂志,于196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49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85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大连教育学院主办、大连市教育局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大连教育学院...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