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从上帝之声到自我指涉内心之语 ——浅谈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叙事模式及缺憾
从上帝之声到自我指涉内心之语 ——浅谈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叙事模式及缺憾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罗显勇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中国独立纪录片 上帝之声 自我指涉内心之语 真实电影 直接电影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拍片之初游离于体制边缘的状态使其采取了一种“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以对抗、疏离主流专题片、官方新闻节目中“上帝之声”权威的、不可质疑的话语言说方式。然而,混合着作者观察的访谈式叙事手法,虽然让独立纪录片作者能够介入个人观点并与官方的、权威的话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其忽略拍摄主体的存在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作者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经过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之后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呼唤与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渴求。强化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介入、在其作品中凸显其更加个人化的观念与风格,使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纪录片的声音也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之语。

  关键词:中国独立纪录片 上帝之声 自我指涉内心之语 真实电影 直接电影

  Abstract: Filming the documentary outside the state system,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makers show their strong preference for cinema verite and interview styles, which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resist the voice of god approach in the official news and documentary programming. However,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interview-oriented style and a misguided faith in the observational camera’s objectivity generated a number of problems in Chinese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 the subject voice’s non-existence and the excessive liability on interviewee’s words. After experiencing self-criticism and self-reflection during the mid of 1990s,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makers showed their strong cry for self-repositioning, personal writing, as well as free expression. Chinese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began to bear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voices. Therefore, the voice of Chinese documentary developed from the voice of god, disappearance of voice into the self-reflexive voice.

  Keywords: Chinese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voice of god self-reflexive voice cinema verite direct cinema

  作者简介:罗显勇,重庆人,200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代当文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本论文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期间的研究成果之一。专著《梦中的国土·论后现代语境中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现代性特质》2007年出版。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1990年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至今,中国大陆的独立纪录片逐渐发展出十分自觉的叙事模式、镜头语言和言说风格,他们坚持不懈地挖掘与复活个人的、或集体的历史记忆,用摄影机忠实、细致地纪录与呈现当下中国社会的芸芸众生的生存景象,并持续进行着边缘的、多面向的、颇有深度的批判与思考。

  1988年,蒋樾和温普林开始拍摄一部关于纪念唐山大地震的纪录片,但这部纪录片最终并没有完成。也是在1988年,吴文光开始拍摄他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并于1990年完成。它标志着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的崛起。1991年,在张元的北京家里,时间、吴文光、段锦川、蒋樾以及其他几位有着独立思想的纪录片作者开始筹划在当代中国发起一场新的纪录片运动,吴文光很快成为这场运动名义上的领袖。他们采取了一种激进的、反叛的姿态来对抗主流的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提倡独立制作,自己筹集资金并掌控全部的制作过程,倡导独立思考,有意识地与主流意识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为与主流专题片和官方新闻栏目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的历史语境中是以反叛旧有的习惯方式获得意义的,它使得对记录片的追求开始于一种共识,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参照对象,共识便在另一个意义上结成同盟,反叛以共同的方式出现。①由于中国独立纪录片在90年代初期作品数量少,普通观众还没有正规的渠道接触到他们的作品,以及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国内观众中微弱的影响力,因此,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还没有形成一种新的纪录片运动。②但是独立纪录片作者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识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念——个人化的、边缘的、反叛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与官方制作体系、主流的记录片美学的距离越来越大。

  吴文光在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流浪北京》后,于1990年携带这部作品开始参加日本山形记录片电影节、柏林和夏威夷电影节,1993年他的《1966,我得红卫兵时代》获得1993年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小川绅介奖。1997年,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获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真实电影节大奖“真实电影奖”。2003年王兵的《铁西区》在法国马赛记录片电影节获得最佳记录片,《铁西区》还获得2003年日本山形国际记录片电影节最佳记录片、2005年第二届墨西哥城国际现代电影节最佳记录片奖。“真实电影奖”是国际上较重要的记录片奖项,段锦川在《八廓南街16号》以诚实的态度忠实地、完整而丰富地纪录了中国的当代现实,使作品呈现出强有力的、富有质感的特质从而赢得“真实电影节”评委的青睐并把奖项授予了这部由体制内电视台与和独立身份导演合作完成的作品。而王兵《铁西区》的完成,则标志着新的记录片语言和“忠实呈现现实”形态的形成。

  “真实电影”叙事手法的运用与对“上帝之声”的疏离

  尽管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就游离于体制边缘并赋予独立纪录片美学强烈的对抗色彩,但是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来说,他们在拍片之初对纪录片的概念及界定知之甚少。吴文光承认直到1991年参加日本的山形电影节之后,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纪录片。他从电影节带回了小川绅介(Ogawa Shinsuke)的纪录片并与其他独立纪录片作者分享,其中小川绅介持续对拍摄目标的挖掘引起了独立纪录片作者诸如蒋樾的强烈共鸣。1993年段锦川继吴文光之后参加山形电影节并集中观摩了包括小川绅介、福雷德里克·怀特曼(Frederick Whitman)以及鲍比·科林利(Bob Connolly)的作品。纪录片发展史上一些标志性的思潮与流派比如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真实电影(cinema verite)开始在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之间流传,其中怀特曼对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影响最大。在1997年的夏天,怀特曼作为一个特殊的客人被邀请参加由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策划的一个国际性会议并认识了当时活跃在北京的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作者。

  当时,多数的中国主流纪录片或官方的新闻栏目都采取了一种“上帝之声”的叙事模式,即一种绝对权威的、不可辩驳的言说方式。这种千篇一律的说教模式让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作者难以容忍,以吴文光为代表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有意无意地显示出与主流叙事模式的疏离态度,而表现出对怀特曼作品中呈现的“真实电影”的叙事模式的青睐。“真实电影”叙事模式中对影像的完全掌控、对现场的直接参与、以及不间断地跟拍纪录片客体的手法,让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找到了参与现实、社会与世界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技巧更接近真实、更易于参与现实与社会。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创刊于2015,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编的西方哲学研究论文集。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以研究论文集的形式推动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专业化...
心理月刊《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杂志,半月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
船舶设计通讯《船舶设计通讯》
《船舶设计通讯》半年刊,创刊1972年,是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自创刊以来,本刊专注于传...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95年,双月刊,全国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学术论文。本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现...
干旱区研究《干旱区研究》
《干旱区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干旱区研究》着重刊载全球变...
现代商贸评论《现代商贸评论》
《现代商贸评论》杂志,创刊于2008年,由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办,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