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偶像剧与当代女性话语权提升的思考
偶像剧与当代女性话语权提升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朱肖维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偶像剧,社会性别,男色,女性话语权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到了今天,偶像剧靠着女性观众的追捧将“花样美男”式的男性形象推到了大众面前,颠覆了传统“沧桑男人”的硬汉形象,使得男性也成为了“美色”一词的形容对象。尽管坚守传统的人们依然对“男色时代”的提出抱有巨大争议,认为“女色”的概念才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看到了普遍意义上由女性对男性形象选择的颠覆,女性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

  对于今天的所谓“男色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晓明有着更为理性的分析:“人类的审美趣味不是根据自身的趣味来决定,而是根据社会外部的环境,根据男女性别和世界构成的关系来确定。所以男性形象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理变化,还是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的一种认同变化。因此男性群体的女性化,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社会开始走向消费、审美、趣味、平和的状态。[7]”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男色”体现了社会男女价值观的日趋平等,但是另一方面,对“男色”问题的争论不休也确实反映着男权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部分人们的思想。

  三.“男色消费”与女性话语权的提升 女性话语权 一般而言,可以把话语看作联系思维和行动的中介,它反映思维,指导行动。 “话语”,传统上是指语言修辞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等;“权力”,指对他人的强制或隐含强制;“话语权”--以语言形成对他人的强制[8]。

  福柯曾经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话语的生产要受到一些程序的控制、选择、组织及再分配”(福柯,2002)。在社会学的视野下,话语是一种受到社会环境作用而体现社会性的程序。在对主体间的权力关系进行分析时,话语分析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实现的。

  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女性的媒介话语权,就是女性通过大众媒介表达自己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形态的意见和观点,它既包括女性受众的话语权,也包括女性传播者的话语权。

  中国女性话语权的发展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说,中国大众媒介给与女性的话语权与男性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媒介声明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而事实上媒介仍是以男性主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女性歧视”只不过是转换成了更加隐秘的方式,她们的媒介弱势地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对于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现状的描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在大众媒介拟态环境下,女性受众平等对话权利的缺失,第二部分则是作为专业的媒介女性从业者,她们的话语表达权的缺失(廖振华,2007)。

  首先从媒介环境上来说,媒介男性主体的“议程设置”,使得女性失去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机会。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传媒越来越倾向于走“柔性化路线”,将重心放在女性的私生活、情趣、爱心、女人味等上。而很少表现或根本不表现现代女性在学业、事业等方面的奋斗经历、探索精神、所取得成就等。

  再从女性媒介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性新闻从业者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话语的把握权较小。女性媒介从业者在媒介内的报道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社会新闻、文教、娱乐等“软新闻”中,或者是从事着媒介的低级行政工作,而在政法、军事、科技、经济等“硬新闻”领域则较难立足。女性这种以“软新闻”为主的报道范围局限了女性在传播活动中的主动性,也限制了她们对政治等“硬新闻”发表见解的权利。

  当前社会以男性权力中心,他们通过“话语”来实现自己的权力。“话语”权力分配的失衡,是性别统治和性别压迫存在的根本原因。正是男性对话语权力的绝对控制,使得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只有通过建构媒介文本中的女性权威,加强传播女性文化理念,才能对‘菲勒斯话语中心’(男权中心主义话语)进行有力的挑战和反击”(杨珍,2004)。

  “男色消费”提升女性话语权 尽管偶像剧引发的“男色”争论对男权观念是否被颠覆还不能得到充分论证,偶像剧以女性弱势形象来陪衬男性,凸现的男强女弱的情境也似乎反映着女性在媒介中的话语权仍处于弱势,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女性在进行“男色消费”中所掌握的决定权已越来越显著,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着女性话语权通过使用消费权在现实中所得到的逐步提升。

  当前,女性在社会上的经济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调查表明,美国双薪家庭中妇女所挣的钱与男士相当或是超过男人的已经占到45%,而英国酒店行业如果不针对女性服务,就会失去大约40%的客源[9]。06年暑期上海电视台所举办的《加油,好男儿!》节目就给了所有女性“消费男色”的权力,女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消费”来选出喜欢的美男,而且可以用“消费”来获得男人的生杀大权。喜欢他,就“短信”留住他,“消费”他,就能捧红他。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相对男人只消费“女色”的传统,女人比男人可以更多元。据统计,给“好男儿”投票的粉丝们与给“超女”投票的粉丝们其实是同一种群体[10]。所以,女人既可以为男色买单,也能为女色投票,她们才是这种“美色”经济的最大消费者。

  同样对于偶像剧来说,女性观众的选择毫无疑问主宰着收视率的高低,而收视率又是电视台吸引广告主的最大筹码,所以对于选角、造型、剧情等各方面都会从迎合女性观众需要的角度出发,甚至如今的不少偶像剧都会从收视人群中调查他们对剧情发展的需要而依此改变剧情,以迎合观众。所以女性观众有实力“消费男色”、有能力主导偶像剧情节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各大偶像剧制作方最主要考虑的方面。

  当然,由于人类历史近五千年一直是被“父系氏族”掌控着,女性对这个世界的审美和判断一直处在从属地位,所以即使出现像武则天、慈禧太后这样的特例在被予以历史学家肯定女性地位突破的同时也会被社会大众认作“大逆不道”。几千年来,强势的男权一直忽略女性话语权的存在。

  社会认知心理学指出,性别刻板印象是正常认知过程的一部分,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做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大众媒体作为人们间接形成刻板印象的途径之一,通过观看媒介内容中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描述,人们形成了对各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即刻板印象[11]。媒介对社会群体的描述,会导致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自觉。所以传统观点认为,传媒对女性耳濡目染的最终结果是女性对男性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按照男性的标准和眼光来约束自己、按照塑造的男性形象审视其他男性,汇入社会的主流性别意识中。似乎女性只是男权文化的代言人,她们仅作为一种态度观点的出口,并没有掌握最终的话语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西北民族论丛《西北民族论丛》
《西北民族论丛》(半年刊)创刊于2002年,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部名族研究中心)主办,它将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38年创刊。在创刊号上,刊载有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中国物理学家...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杂志由江苏省化工信息中心、南通市牧工商公司主办,创刊于1996年,是国内专业报道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科研、生产、应用技术和行业信息的技术性期...
中外玩具制造《中外玩具制造》
《中外玩具制造》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09/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供求信...
水运管理《水运管理》
本站致力于《水运管理》同类杂志信息整理收录。本组稿中心并非水运管理杂志社官方网站!投稿请联系杂志社,文章是否采用以杂志社的官方通知书为准。 《水运管理》...
长江科学院院报《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院报》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171/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利...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