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偶像剧风靡的角度出发引发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义的思考,并通过对时下流行的男色“消费”时代进行具体剖析,以解读蕴藏于其间的社会性别话语。本文认为偶像剧选用优质男性并制造烘托男性形象来取悦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事实,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话语权的重视和女性在社会上开始拥有主导权的实现。但同时,本文也对现实生活和媒介中大多被弱化的女性话语权做出了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偶像剧,社会性别,男色,女性话语权
一.缘起:偶像剧热门,帅哥大行其道
如今,“韩流”[1]过后“台风”[2]又袭来,一拨一拨的偶像剧可以说让人目不暇接,总是能以高下载率在流行剧集下载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而偶像剧里那浪漫荒诞的爱情,改编自漫画的剧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对于纯洁爱情的需求。
以日本少女漫画为主的剧本,成为偶像剧的最大制作源。即使是本土原创作品,也努力贴合漫画风格,跟时下学生族群的流行口味相符。在经历了“好男儿”到底选“帅哥”还是“好男人”的风起云涌之后,不能不说如今热衷于偶像剧的观众只对“美色”买单。在2008年陆续推出的十余部台湾偶像剧如《公主小妹》、《樱野3+1》、《放羊的星星》等剧中,可以说都是清一色的优质帅哥开路,而且当红的花旦小生更是片约不断、屡屡登场,垄断着荧屏。那么比起男主角们的帅气逼人,女主角又该怎么选?根据尼尔森收视调查可以发现,偶像剧的主要收视人群锁定为15-24岁的年轻女性观众,那么自然地,为了迎合绝大多数的女性观众心理期望值,不仅一方面需要表现出男主角的高大帅气,另一方面,女主角们还得装的笨拙、冒傻劲,以衬托出男人们的率真和深情。
从一定程度上说,偶像剧以女性弱势形象来陪衬男性,凸现的男强女弱的情境反映出女性在媒介中的话语权处于弱势,与其在现实社会是弱势群体的客观事实相互呼应。但同时,笔者也认为,选用优质男性并制造烘托男性形象来取悦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事实,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话语权的重视和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主导权的逐步实现。
二.社会性别与偶像剧大热的男色时代
1.社会化的性别角色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也就是说,社会性别是人的社会化的结果,是人们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的主观意识[3]。
根据功能主义观点,传统的性别角色有助于社会的有效运行。男女生理性别的不同导致劳动分工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女性的生育能力决定其具有生养孩子、操持家务的义务,男性为了照顾和保护家人,需要获取食物的同时,抵抗外界的各种侵袭。这种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社会分工导致了男女性别角色的巨大差异。通常,人们认为男性应该从事管理、行政、律师、专业技术、保安等职业,而女性则局限在中小学教师、护士、秘书、服务员等少数低端工种;男性应该富有进取心、竞争力和成就感,是环境的主人,而女性则是被动的、依赖的和非攻击性的;男性特点通常被视为正统的价值标准,而女性特点则经常视作不够标准而被社会忽略。男女之间泾渭分明的分工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安排,各种角色和地位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和谐互补的状态[4]。
冲突论者则认为,男性统治是社会的主要特征。作为统治集团,男性可以抵制女性接近由男性分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机会,以减少来自女性的竞争。而自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了性别角色安排的改变:周期性的额外劳动力需求使阻碍女性完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经济、社会和技术障碍逐渐消除,女性获得教育和工作的权力,社会角色发生重大改变[5]。
从上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功能主义还是冲突主义者,都是以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而性别角色又是建立在“生物决定论”的解说基础上,是以男性的经验、利益为基础的,符合父权制结构的社会机制及其性别主义的范式,因此女性在媒介传播学中的位置就像在现实社会位置一样,似乎是无足轻重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诸如“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所谓标准的社会行为规范。然而,不管何种理论,要明确的是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所以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的思想认识下,随着由女性观众意志为主导的偶像剧热播,也会在无形中带来对传统的极大挑战。
2.偶像剧大热引发“男色”受青睐
约翰·伯格曾在《看得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女性自身的鉴定者是男性,女性则被标上了被鉴定的标签。这样她就成为一个对象——主要是一个视觉对象:一道风景。[6]”由此,“被看”似乎成了女人的命运,因为“看”的主动权归于男人。而如今,随着偶像剧大热,从剧情和选角来看,男性成为了被看的主体,所塑造出来的帅气形象就是为了吸引电视前为之倾倒和尖叫的女性观众,“看”的主动权一旦归于女人,“男色”受青睐就瞬间成为了一种时尚。
千百年来,女性都是作为一个物化的对象被男性所观赏把玩,在经历了长时期封建时代的中国尤其如此。且不说有后宫佳丽三千争宠的帝王生活,就算大多数普通女子,无论传统的或是前卫的,也都将“女为悦已者容”谨记于心,由此可见在潜意识中大多数人都认同并接受了这种“女性就是被观赏”的事实。而“男色”观点的提出,对于这种“正统”观念是一种非常震撼的冲击。
从偶像剧《流星花园》里面四位“花样美男”F4红透中国开始,就有人提出,现代社会进入了“男性被观赏”的“男色时代”。但有的人将这看作是一种耻辱,甚至指出“男性被观赏是人性的退化”。但其实在中国,“男色”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男色”的案例。只不过,中国几千年文明是男人的文明,男人是整个社会的主宰。所以,这里的“男色”是男人对男人的,不是女人对男人,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同性恋”。古代许多绝世美男子都是皇帝的“男宠”,例如卫灵公身边的弥子瑕,魏王身边的龙阳君,陈文帝身边的陈(韩)子高等。而武则天时期的唐朝是中国第一个“男色时代”,那个时候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男宠们要涂脂抹粉、细声细气的说话,俨然是“男性女子”的形象。但不得不认清的是即使在那样的时代,也不过是那些位高权重者寻欢作乐的一种形式,女性的地位并没有根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