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师钢琴教学目的和中小学实际教育要求不相吻合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也不断进行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个高校目标还没有完全脱离“精英式”的教学理念,这在钢琴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在钢琴教学上,我们还像以往一样,精力过多过细地用在技术上,在弹奏上给学生强调过多弹奏练习曲、奏鸣曲、复调等,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钢琴配奏的运用。而在学生以后工作中,伴奏是运用最为普遍的技能之一,这明显和“新课标”的要求不相一致。同时,教育结构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得由“精英型”转向“普及型”。因此,我们就要研究怎样在扩招的基础上,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单位时间里产生更多的效益,就逼我们非得进行教学改革不可。
另外,由于学生数量激增,许多院校的音乐教学设备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琴房、钢琴等设备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使得学生练声、练琴等专业学习时间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教授各种基本弹奏方法的同时,根据中小学“新课标”的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地教学,以便更适合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如可以多弹奏常用的各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及其常用织体,合理安排时间弹奏线谱成品伴奏曲,以便多模仿学习其伴奏。在让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基本能为简单的歌曲进行即兴伴奏。这样,充分体现了钢琴课上师范院校师范生的特性,使得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同时,也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之探索
针对目前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我们必须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钢琴教学更加合理。首先,钢琴理论大课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提高认识,又可以指导实际弹奏。同时,又可以避免小课时教师的多次重复,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在理论大课的指导下,同时,我们可以变换教学形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相信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种教学形式并存
第一种:个别课{小课}
这种教学模式是按以往教学形式传承下来的,这种沿袭了两三百年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其方法是:以一位教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这种一对一的小课对于技艺性特强,学生差异极大的钢琴教学来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十分深入地解决每一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对于部分钢琴程度相对较高的同学,重点解决每个人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弹奏技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最终使学生的弹奏充分体现自己的演奏个性。
第二种:小组课
小组课是指一位教师同时对两位或者几位(人数不能太多)学生进行授课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个前提就是学生的钢琴程度等各方面情况相近似。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教材因材施教,进行钢琴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初学者比较适用,因为教学初段对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等都差不多,而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又是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因此,这种小组课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对于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课堂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种:集体课
集体课是指一位教师面对十几个学生乃至几十个学生,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于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主要解决学生弹奏方法和演奏技术的具体化。每一时间段按相同的演奏技术类型进行集体上课,同时,布置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练习曲目,具体讲解弹奏技术和要点。这些学生可以通过集体课在某一时间段较好地掌握一种技巧。在集体课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人的问题进行具体个别辅导,这也是集体课的完善和补充,也是使集体课更有效果的必要环节。此外,除了实际弹奏以外,集体课上还可以讲授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课题。如“钢琴作品赏析”、“钢琴文献导读”等等,使教学更加精彩纷呈,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地进行教学。
第四种:讲座
作为对讲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这种讲座既可以是理论研究,又可以是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其讲座的命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选择。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经验的学习、交流、推广。扩大钢琴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因此深受不少专家学者的喜欢。
第五种: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有两种意思,一方面,我们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深切地感受到钢琴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另一方面,院系里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作为对钢琴课的补充,使学生们走出琴房,走上舞台,向大家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成果。这类音乐会为师范生提供了艺术实践活动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钢琴课的“瓶颈”得到突破
在教学形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上我们也应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被现在教学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数码钢琴的教学。
数码钢琴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工具由国外传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其主要原因就是解决了传统钢琴课“一对一”突破的一个“瓶颈”,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师生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目的,充分利用因特网之间在各高校的信息互通,展开教学研讨,资料共享甚至可以展开网上教学等。这种数码教学模式可以使钢琴课学生总体水平,音乐素质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较好地解决“一对一”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单纯注重弹奏技能,而轻视其他学科知识的问题。通过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使之迅速发展为弹奏技术和综合的键盘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推动了钢琴教师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的更新,提高了教师自身教育知识和教学艺术水平,丰富了钢琴教学理论,在传授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讲述同样知识点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时间,缓解了工作量的压力。可以较好的满足目前高校扩招后教学的需要。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