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概括起来模糊痕迹理论对错误记忆的预测无论是在语言间还是语言内条件下,年龄较大的双语儿童与成人都将比较小双语儿童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并且在语言间条件下所有双语受试者都要比语言内条件下出现较高比例的错误记忆。然而对于真实记忆来说,由于语言内条件保存了该语言的细节信息,所以无论年龄大小,所有双语受试者在这些条件下的真实记忆都应该要比他们在语言间条件下的真实记忆高。
3.2 联想激活模型对双语错误记忆的预测
联想激活模型理论是对双语错误记忆预测的另一种理论模型。它依赖于一种直接激活机制,而不是直接连接要点的机制。随着双语学习者的经历、练习与背景知识的变化,所对应的激活模型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记忆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更快、更有效、更自动的方式被激活(Howe, Gagnon & Thouas,2008;Howe, Wimmer, & Blease, 待刊)。如果双语儿童与成人在语言间条件下提取重叠的概念表征,但语言提示不再对其进行诊断(语言提示不再提供可用来区分记忆中呈现与未呈现的词条的区分性信息),那么与语言内相比,词条呈现与否在语言间条件下就更容易产生混淆。这也就意味着双语儿童与成人在语言间条件下要比语言内条件下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同时也就会产生更少的正确记忆。并且,虽然双语者正确与错误记忆的比例在语言内条件下区分不是很大,但他们语言间条件下错误再认却要比正确再认高得多(Howe, Wimmer, Blease, & Plumpton,待刊)。
3.3 两种理论在预测双语错误记忆上的差异
虽然这两种理论在预测错误记忆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着区分。首先,当联想激活与要点处理在同一实验进行研究时,可以对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联想激活趋向对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的产生做出重要的预测,而要点处理只是对真实记忆做了重要的预测(Hutchison & Balota, 2005)。
其次,可以对DRM词表同分类词表(categorized list)进行对比。分类词表中具有简单并且相同的要点意义,即便是对双语儿童来说,也很容易找出明确的语义结构。近期大量研究(Howe,2006; Howe, Wimmer, & Blease, 待刊;Howe, Wimmer, Blease, & Plumpton ,待刊)表明5岁的儿童就能也确实使用了分类关系来帮助提高真实记忆。与模糊痕迹理论相反,即便是双语儿童与成人同时摘取语义信息来帮助提高真实记忆,双语儿童的错误记忆也不会改变,并且保持比双语成人还要低。在DRM词表实验中,即使双语儿童收到整合要点的提示,他们的错误记忆比例也不会发展变化。
最后,这两种理论在预测双语处理任务中错误记忆的发展时存在分歧。与模糊痕迹理论不一样,联想激活解释不仅要求概念结构同受试者背景知识有联系,而且还要求支持激活这些概念与概念的内在联系的过程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尽管DRM任务中所使用的概念出现在儿童背景知识中的事实,但是对这些概念(还有概念的内在关系)的提取路径没有在双语成人实验中的结果那样自主。因为错误记忆的高频率出现与增长与激活的自主性有联系,即便是双语概念在儿童背景知识中存在,然而这些概念的存在也不能保证错误记忆的增长。只有概念的提取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才会出现错误记忆的增加。提取双语记忆的自主性随着双语学习者对双语的学习时间与熟练程度而逐渐形成。因为这种自主性在双语成人中要比双语儿童中更容易出现(Bialystok & Feng,待刊);与模糊痕迹理论相反,联想激活模型预测成人在语言间条件下比语言内条件下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而双语儿童中不会出现这种增多的错误记忆。也就是说,无论年龄大小,模糊痕迹理论预测语言间比语言内出现更多的错误记忆,而联想激活模型预测了不同年龄的跨语言互动效应(Howe, Gagnon & Thouas,2008;Howe, Wimmer, & Blease, 待刊)。
4 自主性在双语错误记忆中的作用
自主性指个人独立自主的能力(张春兴,1991)。Howe, Wimmer, Blease, & Plumpton (待刊); Howe(2005,2006)曾指出儿童的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他们处理意义(要点意义)的能力有所增加,而是因为他们提取和激活背景知识中协调错误记忆相互关系的自主性的增长;Hutchison & Balota( 2005)同时也指出由于双语成人这种能力的自主性远远要比双语儿童强,因此双语成人产生错误记忆的可能性就比双语儿童要高。自主性在双语儿童语言间条件下错误记忆的比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及其熟练的双语者(因此他们的自主性程度也是相当高)可能在提取这两种语言中的概念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范畴关系更体现了技巧性(Kots & Elaton-Guttler, 2004)。熟练的双语学习者在分类语言内与语言间条件下的词条时,处理速度几乎都是一样的快,而不熟练双语初学者的不同分类速度却依赖于学习者的目的语(Majerus等,2008)。Bialystok & Feng(待刊); McElree, Jia, & Litvak(2000)也通过检查双语者水平一致与不一致情况下的处理速度对此进行了证实,并且他们还明确指出两种语言中的概念信息的提取速度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与熟练程度。这种由二语向一语的内心翻译速度的增长可能会影响真假记忆在DRM任务中的比例。在DRM任务中,如果要求对两种语言同等熟练的双语者通过两种不同形式(双重处理)提取概念,自主性就会导致不同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Bialystok & Feng待刊)。
5 双语错误记忆的发展
Howe, Gagnon & Thouas(2008)检测了语言内同语言间的实验对双语儿童与成人的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的比例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自由再现与再认的实验,儿童(6到12岁)与成人(大学生)参加了标准的DRM错误记忆任务。再现实验结果表明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并且所有的双语受试者在语言内条件下的真实再现都要比语言间条件下的真实再现高。除此之外,最小的儿童在语言间条件下的错误记忆更少,8到12岁儿童中都没有任何区分;而对于成人来说,语言间条件比语言内条件下出现更多的错误记忆。然而再认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年龄大小,语言间错误再认比例都比语言内条件下的错误再认要高。
真实与错误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也与先前的发展研究相一致(Brainerd & Reyna, 2005; Howe, 2005)。不同的是Howe, Gagnon & Thouas(2008)的研究明确指出随年龄增长的真实回忆与错误回忆既出现在语言内条件下,也出现在了语言间条件下,并且语言间条件下错误回忆的发展模式与联想激活模型的错误记忆发展观点一致,但与模糊痕迹理论不一致。虽然模糊痕迹理论与联想激活模型都预测了相似的真实回忆,但模糊痕迹理论预测语言间比语言内错误回忆比例要高,这与年龄的增长没有关系,因为跨语言处理信息时增长了要点处理的能力。然而,此发展模式与联想激活模型的不同年龄段的错误记忆比例应该不一样的观点一致,也就是说,学习时间较长、水平较高的成人或较大年龄受试者在语言间条件下比语言内条件应该出现更多的错误记忆;而对于较小受试者来说,反过来才应该是正确的。确实,再认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的概念在记忆中可以获得,这与受试者的年龄没有关系亦与呈现概念的语言无关。因此,错误记忆发展的关键不简单地是因为双语儿童与成人背景知识中存在着概念与它们之间的关联,而是因为这些概念与联系得以激活的自主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