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策略在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0月间在南通大学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8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气管插管,实验组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实施气管插管,比较两组在医护合作状况、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实验组医护合作状况、气管插管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护合作策略可大大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医护合作策略,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
Application of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Ji Yun-lan Cui Qiu-xia Zhou Shui-xin Jiang hu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 historical control of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The total of 15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3 was tracheal incubated by traditional interventions. The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was used for the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were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cores of physician-nurse collaboration, tim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family member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physician-nurse collabor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family memb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im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 The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which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intub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family members.
[Key Words]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Critica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racheal Intubation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最有效的方法,是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气管插管能否快速及时准确建立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由于气管插管操作需由医护协作完成,且急诊患者容易出现困难插管,因此配备一支训练有素、职责明确的医护合作团队对提高气管插管及时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专业知识与能力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1]。目前国内研究报道已将医护合作小组运用于急诊护理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我院急诊室于2014年1月始将医护合作策略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属于历史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0月间在南通大学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8例作为实验组。纳入标准:病情危重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排除标准:家属自行放弃抢救的患者。两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种类以及气管插管难易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计划经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对需气管插管的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病人需气管插管,电话通知麻醉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到场,两名护士协助气管插管,麻醉师判断导管在位后固定导管,护士进行护理记录。
1.2.2实验组
1.2.2.1成立医护合作管理小组 2013年11月成立医护合作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10人,由急诊科科主任担任组长,急诊科科护士长及急诊室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急诊科1名主任医师及1名副主任医师、急诊室3名专科护士及麻醉科2名副主任医师担任管理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管理目标、医护合作气管插管规范流程、培训计划及预期效果,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1.2.2.2制定医护合作气管插管规范流程 2013年11月召开医护合作管理小组会议,小组成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原因分析法,对现有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展开讨论,得出现有流程中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修改制定新的医护合作气管插管规范流程。新流程采用德菲尔法进行专家咨询,最后由专家鉴定。
1.2.2.3培训及考核 由医护合作管理小组成员对急诊医护人员及麻醉科医师进行培训,医护共同参与医护合作气管插管规范流程培训,培训形式采用情景模拟的培训方法,将医护人员分为6组,每组急诊科医师1名,麻醉科医师1名,N1-N2级护士1名,N2-N3级护士且为抢救组长1名,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
1.2.2.4干预方法 对需气管插管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新修订的医护合作气管插管流程进行抢救。具体如下: 医护合作气管插管由4人组成,其中急诊医师1名,麻醉科医师1名,N1-N2级护士1名,N2-N3级护士且为抢救组长1名。‚分工及站位明确:急诊医师站于病人右侧近胸腹部处,负责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下达口头医嘱,导管插入后与麻醉师共同确认气管导管是否在位;麻醉科医师站于病人头侧,负责气管插管,导管插入后与急诊医师共同确认气管导管是否在位,固定气管导管,确认插入深度并汇报急诊护士;N1-N2护士站于病人右侧近头部处,负责安置患者体位,移开床头距墙面20cm,气管插管过程中协助吸痰给氧,气管插管后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N2-N3级抢救组长负责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协助麻醉师拔出管芯,气囊充气,安置牙垫,胶布固定导管,进行管道标识以及护理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医护合作状况:采用医护合作量表[3](Collaboration with Medical Staff Scale CMSS) 测评医护合作策略实施前后医师和护士实际合作状态。此量表用于测量急重症科室医护合作状况。CMSS中文版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7;Cronbach's α系数为0.63~0.76。共包括9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分制计分法,1~4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使用总分评价,总分范围为9~36分,得分越高,表明合作越积极。
1.3.2气管插管时间:从准备气管插管至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包括气管导管在位、管道固定妥善。
1.3.3患者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家属对医护合作抢救的满意程度、患者家属对医生及护士急救技能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将原始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3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人核对。对资料进行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