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来源:互联网 sk002 | 黄凤来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为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癌症复发率,通常采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因此,加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使患者平稳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手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关键词]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1],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5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是直肠慢性炎症是直肠癌的一大病因,其次是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病变中也占有一定比例[2],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临床表现: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随着直肠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3],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当肿瘤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症状。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4,5]。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不同,选择术式有:①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se手术);②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又称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③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其中,传统的Milse手术,适用于距肛门7cm以内的直肠癌,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肛管与肛周5cm直径的皮肤、坐骨直肠窝组织等,乙状结肠近端在腹部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6,7]。不管选择什么术式,都必须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做好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及造口护理等,才能让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手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8]。现将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直肠癌患者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直肠癌患者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表现为对病情的悲观,对手术的恐惧,对术后造瘘口能否适应的焦虑等情绪,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及医疗技术水平,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9]。同时,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说明生命的价值及重要意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2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遵医嘱给患者进行各种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及B超检查,必要时行CT等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配合及注意事项。根据检查结果,对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如糖尿病患者,术前尽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高血压患者,术前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 /80 mmHg,确保证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支持治疗护理: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术后感染[10],加速伤口愈合,同时,可提高患者耐受化疗和放疗的能力,减少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直肠癌患者当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均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现象,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差,许多患者都相对消瘦,出现各种不同的营养不良。因此,术前尽量给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和吸收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和蛋白质,对贫血患者,及时输血,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提高手术治疗的耐受性,提高治疗效果。
1.4 肠道准备:严格执行肠道准备,确保手术效果  术前3d遵医嘱给予肠道抗生素如甲硝唑0.4g,每日3 次,预防术后感染。同时补充维生素K,因肠道菌群受抑制,维生素K的吸收受到影响;术前3d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忌肠道产气的奶类及豆类流质饮食,以免肠道产生过多气体,引起患者腹胀不适。术前1d中午口服20%的甘露醇250mL,从而达到有效腹泻、清洁肠道的目的,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前6h禁饮水。术日晨,留置胃管、尿管,并妥善固定。
1.5 造口定位:手术前1天,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根据患者肿瘤所在部位进行腹部造口定位[11]。在确定造口位置时,向患者做沟通及讲解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造口定位原则:①造口位置让患者在站立位、坐位、半卧位、蹲位等不同体位时都能看清造口便于自我护理[12];②避开瘢痕、皮肤凹陷、皱褶、腰带处及骨骼隆起处,有利于佩戴造口袋[13,14]。
2 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应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5]。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中心吸氧,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小时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和病情允许后给予半卧位或侧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16]。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现象,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将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扭曲、受压及堵塞, 同时,遵医嘱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定时更换引流袋。胃肠减压管一般术后放置2~3d,至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放即可拔除,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观察引流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一般尿管留置2周,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道口护理,防止尿路感染,拔尿管前先夹管1~2d以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16],预防肠粘连。
2.3 抗炎补液治疗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控制感染。因术后患者在肛门排气前禁食,注意补充营养和补充体液,维持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4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3天,禁食期间,胃肠减压,经静脉补充营养液,遵医嘱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待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可进少量流食,如米汤、鱼汤等, 宜少量多餐, 术后1周后可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后2周后可进少渣普食,注意
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有造瘘口患者, 应给予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少渣食物[17], 避免进食刺激性气体和胀气性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等食物, 避免服用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坚果、玉米、油炸食物等。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给予多样化的均衡饮食,以免引起肠造口的阻塞。如发生便秘,可口服豆油促进肠蠕动及排泄,保持肠道通畅。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装备技术》
《化工装备技术》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587/T,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化工机...
现代纺织技术《现代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杂志双月刊,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
创意设计源《创意设计源》
本站并非《创意设计源》杂志社官网,只作《创意设计源》杂志的简介收录整理,不接受代理组稿,如需投稿请联系杂志社。联系电话:021-69977870 《创意设计源》杂志,于200...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87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疑...
中国表面工程《中国表面工程》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表面工程》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6719584,地址:北京...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于197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348/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