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五音理论疗疾浅析
五音理论疗疾浅析
来源:互联网 sk002 | 李伟鹏 彭健 孙赛玉 廖金明 游香华 指导老师 徐薇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五音疗法;起源;历史发展;心理生理学;中医心理学;临床应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 中国是音乐疗法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而这套理论有待我们发掘以及发扬。方法 通过查找归纳文献,对五音疗法的特点、起源、历史发展等作了简要的总结,并从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心神感知论和五脏情志论等中医心理学这一独特视角对五音疗法的理论依据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五音疗疾适用于精神病、耳鸣、失眠的治疗,能调适孕妇情志,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结果 五音疗法具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结论 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学习以及发扬这套理论,使社会能认识并接受这种极具特色的保健疗疾之法。
关键词:五音疗法;起源;历史发展;心理生理学;中医心理学;临床应用
 
    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相对应,用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国是音乐疗法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我国于80年代初期始开展音乐治疗,1995年后,音乐疗法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戴河疗养院、江苏钟山疗养院以及北京、哈尔滨、开封等地,都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五音疗法的特点、起源、历史发展以及临床应用作了简要的总结,并从中医心理学这一独特视角对五音疗法的理论依据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1  五音疗法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遥远的古代回溯到近代,从对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一些图案中已有音乐舞蹈行为,并可以意会到其中的保健治疗意义,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原始歌舞实际就是一种音乐运动疗法,对舒解郁气、畅达筋脉、调理心身确有好处,而且容易普及施行。
《乐记》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对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把五音(角、徵、宫、商、羽)的理论确定下来,探讨音乐的原本,音乐的产生与欣赏,音乐对社会与个人作用,重视乐和礼的关系。《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从中可透视出音乐与心身调理的关系。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最早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天有五音:角徵宫羽商;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唐代王冰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五音的记载“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灵枢·五音五味》篇中亦详细记载了角、徵、宫、商、羽5 种不同音阶调治疾病的内容,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内化于五脏。即宫音雄伟,具“土”之特性,可入脾;商音清净,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属“木”,可入肝;徽音属“火”,可入心;羽音属“水”,可入肾[1]。
从汉代到清代这二千多年来,中医音乐疗法由一些医家在临床医学的多个方面,开展实践运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体理论和操作方法体系而言,发展缓慢,也不系统,未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2  五音疗法的中医心理学依据
2.1  现代生理心理学
音乐疗法是通过心理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途径为主来治疗疾病的。虽然目前对于音乐疗法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笔者认为我国音乐治疗研究者张鸿懿的观点颇为准确。张鸿懿认为: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2]。正是由于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不同于绘画的纯艺术,它是不能给予观赏者颜色和线条等直观的感受,即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具体的形式。然而,音乐却能给于观赏者一种心灵上美的享受,甚至特定的音乐还能在心理、生理方面影响观赏者,从而在临床上利用音乐疗法能够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现代已有生理学家通过一些实验证明:音乐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笔者相信这是音乐通过神经中枢影响人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的内脏活动这一过程来实现的。根据著名的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的替代理论(现在称之为坎农——巴德情绪说),如果身体的变化的就是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的变化。同时该理论还强调大脑皮质解除丘脑抑制的机制,丘脑下行的兴奋激活了内脏的活动[3]。由此,音乐疗法只需在情绪上对人有所影响——如缓和的音乐使人身心放松,激昂的音乐使人斗志昂扬,悠长的音乐使人心生悲伤,那么大脑皮层就会解除丘脑的抑制,进而人体就能产生相应的内脏活动。
2.2 五音的中医心理学基础
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心理学以中医基础理论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五音治疗的指导思想是五行体统的相生相克关系,五音配五脏是阴阳五行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二者的指导思想和运用原则是完全统一的。
2.2.1  形神合一论  
 “形神合一论”最早的论述见于《内经》,《内经》将“形神合一论”称为“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 “形神合一论”将形神关系(生理与心理关系)科学地概括为体用关系,不仅“神本于形”,而且“神为形之主”。既强调了神对形体的依附性,指出心理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正常的前提之下,又注重了神对形体的反作用,阐明心理活动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盛衰[5]。五音疗法作为传统中医诊疗手段,能通过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而达到治病、康复和强身的目的。冼耀东等在用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过程中结合五音疗法来达到“治神”的目的,发现能起到减轻疼痛,缓解消极情绪,加强针感以及改善智力的作用[6]。
2.2.2  心神感知论与心主神明论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功能除了“心主血脉”之外,还认为‘心主神明”,即是说心除了是循环系统的主特者外,还是精神活动的主持者[7]。祖国医学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提出人的感知活动都有是在心神的主导下进行的。《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类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脏象之心才成为反映所感知客观事物的所处。目、耳、鼻、舌、身是机体五种重要的感觉器官,分别司视、听、嗅、味和体表痛温触压觉。生理和心理两大机能都为“心”所统摄,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在整体的高层次上为“心”所协调和控制,从而使个体体现出“形神相即”、“形神合一”,生理和心理高度有序、协调和谐的状态,机体的各项机能活动和各个过程也就表现为统一、完整和健全的特点[8]。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地质与勘探《地质与勘探》
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地质与勘探》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43/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
新疆石油地质《新疆石油地质》
《新疆石油地质》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107/T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外油...
中华儿童保健《中华儿童保健》
《中华儿童保健》(现:中国儿童保健)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主要栏目:述评、科研论著、专家笔谈、儿保基础研究、...
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068/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二十世...
人大建设《人大建设》
《人大建设》(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主办、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的民主、法治、经济、社会类综合性新闻期刊。本刊已确立了坚持为宣传人民代...
南开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02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经济 ...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