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要求,护理实验室是大学生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的重要基地。这种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学习是不够的,主要靠课后实训操作和管理。
一、传统护理实验室建设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实验课前准备及课后整理、开放练习大多是由实验老师负责,在实验用物方面学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自己动手机会少,导致操作时不知如何准备和整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在开放过程中,护生自行准备、保管用物,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常导致: ①物品在不同组别间流动; ②易耗品未及时补充; ③物品丢失现象频发; ④仪器得不到及时维护保养; ⑤使用贵重精密仪器动作要领不规范,模型破坏严重,设备损耗过快; ⑥卫生清理不及时。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浪费,影响实验设备的良性循环,威胁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2]。加之部分护生未养成物品及时清点交接的习惯,出现问题时,存在互相扯皮、推诿现象,难以做到责任到位,损坏赔偿无从谈起。
2.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放实验室除了水电安全、防火防盗存在安全隐患外,各实验室具体还存在一些特殊安全隐患,如氧气筒的不正当使用,各仪器设备违规操作,随手乱倒锐利器械、药品、试剂、耗材等医疗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是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意识。学校按照“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思想,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实验室安全员定期对实验教师、学生开展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事故的“四防”教育和道德教育。做到所有实验教师熟悉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掌握意外事故的现场处理方法。实验中心主任每学期主讲两次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安全教育片观看实际案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将安全知识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中。
二、建设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由于受学生人数较多,教学课时有限等原因的影响,学生的练习次数有限,不能很好地掌握和消化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4]。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课余开放时间来实验室练习,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备物室里的用物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练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阶段性调整或习的项目,也可以对自己薄弱的技能项目进行反复强化练习, 还可以根据自己修改实验方案,逐步挖掘自身潜力,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护理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改工作的深入,护理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工作力度加大,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形式越来越丰富,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多样化实验。护理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验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观念,探索构建开放和谐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对实验室主要是采用开放式的管理。而且全方位实验室的开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实验室在新形势下的目标方向,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对试验室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开放;二是对实验的内容、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开放。前者是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和基本要求,后者是实验室开放的高级阶段和本质要求。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学习既要体现出开放的特点又要避免杂乱无章,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开放的实验室需要多种管理措施来对其进行保障,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无论在开放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都复杂很多,管理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冲突,处理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首先要规范管理,确保实验室有条不紊地开放,才能体现应有的效率。建立“使用登记本”实行物品使用登记制度[5]。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规程正确使用物品, 同时对所有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负责, 建立物品损坏、等级赔偿制度,就是谁损坏谁赔偿,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其次是便于管理。鼓励护生参与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 并对他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护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和挖掘他们的管理潜能, 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管理, 并逐渐形成自觉爱护实验室的物品, 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为了激励护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效果,护生是否管理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如何等,都要与年终评优挂钩,给予学生学分奖励。由学生参与开放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大大提高开放实验室的效率。
三、对护理技能实验室建设维护的几点思考。
首先,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阶段,进入护理实验室上实验课,往往存在对实验室环境不熟悉,仪表着装不符合护士的仪表规范,不爱护实验仪器模型及实验操作器械物品经常丢失等多种管理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实验室制定计划,安排在实验课前,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护士的仪表着装要求,宣讲实验室的仪器设�涔芾碇贫龋�教育督促学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对实验室资源和实验场地进行分配。以班级推荐的方式评选各班实验小组长,并确定组员名单,明确实验组长的工作职责等。
其次,实验室每学期要承担本科专科两个层次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多达60多项。为任课老师示教和学生分组训练做好实验物品准备,耗废了实验人员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为减轻实验人员负担,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实验室实行了三级负责制的管理办法。三级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带教老师、班组长及各小组成员。具体实施方法:每次实验课前,实验室管理者通过微信的方式通知各班长和组长做好实验课前预习,熟悉实验项目内容,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课时,在实验室管理人员指导下,班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清点、准备和领用实验操作物品和仪器设备。实验完毕由班组长指定值日生将实验物品和仪器设备清洁整理后归还原位,保持物品的干净整洁,并按规定位置有序摆放。
第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在管理工作中,除须制定各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管理责任心,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和爱伤观念,使其爱惜各种仪器设备,不得随意损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