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百分比(%)
疾病预防知识
181
89.50
疾病治疗知识
170
85.00
院前急救知识
163
81.50
营养保健知识
143
71.50
心理保健知识
75
37.50
疾病康复知识
66
33.00
疾病护理知识
56
28.00
亚健康防治知识
42
21.00
2.5社区居民希望获得社区健康教育的途径
社区居民希望获得社区健康教育的途径比较见表3。
表3社区居民希望获得社区健康教育的途径比较
途径
人数
百分比(%)
健康知识讲座
178
89.00
义诊、咨询活动
147
73.50
健康教育宣传栏
135
67.50
健康宣传手册
105
52.50
家庭访视
87
43.5
健康宣传录像
72
36.00
3讨论
3.1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根据本社区相关调查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社区居民愿意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教工居民健康意识仍然缺失,教工身体异常现象非常普遍,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求迫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纵向深入地开展切实量化的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制定具体详实的工作质化目标和方案,以维护和促进高校教工健康。
3.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
针对社区居民目前对健康教育知识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健康教育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三级预防工作的真正内涵,注重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认真探讨,制定出具体详实的质化目标和活动方案,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真正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活动要从培养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抓起,从源头抓起,再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以统筹兼顾为范围,以薄弱项为主导,以优先主次为原则,循序渐进,根据需求不断调整,逐步渗透深入。对于心理保健、疾病康复、疾病护理、亚健康防治等知识方面的教育,健康教育人员要从自身的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从认识上宣传到位,从教育水平上做到位,才能引起社区居民对这些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求,获得相应的教育效果。
3.3根据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该高校社区,社区人群居住、组织资源非常集中,在健康教育方面,易统一宣传管理;社区教育场地资源充足;社区人群知识文化层次较高,就医负担较轻,生活收入有相对稳定的保障,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层次随之提高,健康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必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充足的特点,多面、多点的开展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适合而有效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
3.4利用各种健康教育形式的特点,科学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
最受本社区居民认可的形式是健康知识讲座,因为这种形式较适合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3],内容详实讲解充分,在认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授课者专业素质水平较高,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义诊、咨询活动居民参与性强,教育范围广,通过答疑解难和一些体检项目,可当场解决居民一些实际问题,但随意性较大、连续性性不强,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必须加强活动的连续性,尽量定期定专家定场所开展活动;除其他几种形式外,健康教育人员还须重视家庭访视教育的作用,深入家庭,全面而综合的了解、评估家庭的各种健康影响因素,可使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以家庭带动个人,以个人影响家庭,健康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具体,于特殊人群而言,更是一种方便有实效的健康教育服务;针对高校社区居民文化层次较高,网络资源集中的特点,健康教育人员还可以申请建立一个高校社区健康教育网站[4],在网站上进行健康知识的广泛宣传,同时发布活动的各种信息,建立需求专栏、反馈专栏、帮助专栏,使居民方便快捷地接受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4小结
调查发现高校社区教工居民存在一些错误的健康意识、身体异常现象非常普遍、对社区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需求、对社区健康教育满意度较高。建议加强对教工健康状况的关注;强调社区健康干预的重要性;明确社区健康干预的关键点;促进教工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保持社区健康干预的动态调整;高校社区健康教育人员需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宣传调研工作;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场所,多点、多面、连续、合理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性、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使高校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自身特色并真正达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季晓庆,金红艳.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1):45-46
[2]冯艳萍,冯则智,曲鸿博等.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5):1440
[3]黄聚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0,8(3):839
[4]顾海,杨心婷.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卫生科学,2009,23(2):19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