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健康宣教的内容扩展在全科医生妇产科临床中探索教学效果。方法:针对临床实习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同时扩展妇产科全科医师临床中常用的健康宣教内容应用到临床教学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方式及扩展临床健康宣教内容满意。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知识重点,学会临床思维,对于增加的健康宣教内容更有助于尽快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
关键词:案例教学,健康宣教,全科医生,妇产科教学
全科医生是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的服务模式,其在基层医疗服务场所、服务内容宽泛,特点是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广博,基本技能全面,岗位职能延伸等,其涉及预防、社会、行为、伦理、心理、循证医学和卫生经济学以及卫生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但我国的国情特点是,群众有病都要去综合医院检查、诊断和治疗。社区医生面临的患者人群大部分是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基本检查和治疗,同时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的今天,社区医生肩负起了健康宣教的重担。
妇产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在临床教学中承担着大量本科生、“3+2”模式全科医生的基本教育。由于妇产科是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临床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患者疾病的隐私性,不愿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未来将面临的患者人群的特殊性(产后患者访视、孕期患者监测、避孕需求指导等)。所以选择学生能易于接受,适合远期工作需要的教学方式及适合临床工作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基于普遍调查问卷,对全科医生在妇产科学的教学上添加健康宣教内容同时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进行探索。
针对全科医师的专项培训,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法;同时结合临床加强健康宣教内容,能够在“3+2”模式的全科医生教学工作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工作后能最快适应临床工作,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
一、结合临床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健康宣教内容
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大部分全科医生在结束实习回到社区开始工作后,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病人极少。绝大部分妇科病人均到综合医院就诊治疗。而全科医生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人群为访视产后(42天内)病人、产后复查及计划生育病人(避孕需求咨询)以及少数急腹症病人。所以针对全科医生工作即将面临的群体及实际临床工作,教学中除了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外,结合实际临床添加健康宣教等方面的知识,比如:
1.孕期监管及产后访视:针对目前生育高峰,生育年龄偏小及高龄产妇增加,各种合并症孕产妇增加。高危孕产妇孕期监管、督促孕检等需要社区医生完成。临床教学中同时需要重点强调各种高危孕产妇的孕期及产后风险,使其进行访视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监管、随诊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状况监测,督促其按时按需孕检,产后康复指导等。对于年龄偏小产妇(<18周岁)进行心理辅导。对于高龄产妇及有产后抑郁倾向的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做好产后保健。
2.计划生育: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科学避孕知识以及避孕方式的选择(药物避孕、工具避孕等),以及优生优育、孕前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全科医生在工作中能够对孕龄女性做好计划生育知识宣教,避免非意愿的妊娠及流产。加强孕前检查、优生优育宣教,增强农村、社区待孕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目前高龄待孕女性的增加,增强其孕前保健意识,提前发现合并症,早期诊治,避免或减少胎儿异常、孕妇孕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换位
妇产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病人群体均为女性,心理较为敏感。这里的换位指两方面。
1.培训医学生与患者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这个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病例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并在案例正文后面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病人,演示患者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2.学生与医生的角色换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即带教老师讲授临床知识,操作示范。对于病人的诊疗过程,无论是问诊、诊断、检查还是治疗,医学生均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模仿、学习。“3+2”的模式是两年的临床实习,医学生实习结束后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接待患者,进行诊治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实习的过程中转换身份。即由旁观者的医学生转换为独立诊治患者的医生身份,而带教老师可以旁观,发现问题,予纠正。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引用传统的教学法LBL(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学生提前进入医生的角色,有助于全科医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得到纠正。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案例教学运用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实践,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学会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已有的概念和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2)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学生设身于特定的情景中,面对提供的病例,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独立做出判断、分析,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3)案例教学过程中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组,每个小组内部通过沟通、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增强他们聆听他人意见及说服他人的能力。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实施过程:
(1)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案例,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病人,演示病人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2)学生分组,自己归纳整理病例。汇报病史:经过初步询问病史、查体及讨论后每小组选一个学生根据典型病例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查体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向其他同学汇报病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