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B超引导留置针置管在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留置针置管在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互联网 sk002 | 高香围,李小珍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爆炸烧伤;B超;留置针置管;护理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3.4.结论    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治疗初期需要长时间持续的补液,补液的顺利与否将对整个治疗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决定作用。由于爆炸冲击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整个皮肤出现瘢痕,结痂等,使整个皮肤系统特别的脆弱,因此在其皮肤上进行任何操作产生感染的风险都将较大。治疗初期患者容易烦躁而引起血管的渗透性改变,从而使用普通的钢针对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穿刺补液时特别容易引起局部肿胀,而使用深静脉置管,PICC导管容易增加感染风险,因而不适合长期使用[7]。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对于需要长时间持续补液的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能减少更换的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护血管,降低感染风险,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持续补液的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非常合适。B超引导下的留置针置管技术与传统的肉眼盲穿相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减少了特重度烧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皮肤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中兰.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并发症的预    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 3(16):174. 
[2] 林锦华,颜木容. 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33):1250-1252.
[3] 梁勇升,唐培佳,黄今肇,等.超声引              导联合套管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6):927-928.
[4] 言克莉,吴金凤,范伯强,等.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45-46.
[5] 言克莉,侯晓丽,魏宁. 超声引导置入留置针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15-16.
[6] 邵秋之,陈清翠,郭凤英,等.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输液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01-3302.
[7] 陈月玲.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浅静脉留                        置针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0,31(11):1526-1527.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上海计量测试《上海计量测试》
《上海计量测试》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424/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知识讲...
松州《松州》
《松州》Songzhou Social Science Review(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名:松州学刊,是由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主管,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社科联主办的期刊。主要栏目有:...
传感技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322/T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温度敏...
乌克兰研究《乌克兰研究》
《乌克兰研究》(年刊)创刊于2011年,主要反映中乌学者、外交官员对乌克兰以及中乌关系诸多问题的认知与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当前乌克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社会保障研究(北京)》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
国学《国学》
《国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