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药学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探索对象,阐述了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和认识,并结合课程改革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施,对实训环境、课程设置等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为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总结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医学检验技术
教学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在展开教育教学等育人活动之前对于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活动,它涉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奠基工程【1】。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出发点。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专业课把文字教材看作主要的学习资源,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难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做到:⑴提高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动手能力,强化其临床实践能力,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⑵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⑶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⑴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在目前三年制高职高专学制短、学时少、课内实训机会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全面提高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⑵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方面:三年制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基本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强化实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就业渠道。⑶探索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3 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3.1 本研究的内容:
3.1.1 研究对象:药学系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07级的在校生80人:其中检验1班40人作为研究组,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同时检验2班40人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1.2 课程: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
3.1.3 时间:自2008年3月29日开始至2009年6月30日。自2008年3月29日至2008年8月31日为教学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为具体教学研究实施、评价及总结阶段。3.1.4 具体实施方案
⑴教学研究准备
组织团队:利用“院、校合一”的优势,从学校和附院中按梯队组织一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并根据个人专长进行分工。
资料准备、制定方案: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上网查询、课题组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必需的资料准备工作。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情况制定出一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编写教材、安排教学进程: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的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理论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内容及临床实训内容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根据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模块的划分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要做到既能够体现大纲的内容,达到大纲的要求,又能满足临床实践应用的需要。各个模块衔接紧密,无遗漏和重复。课题组根据模块内容编写一体化教学教材。教学进程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⑵教学模式
教学地点:选在药学系临床检验实训室及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实验室。
子模块:每2学时为一教学单元。第一步: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对理论部分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步:教师对实训内容进行演示。第三步:学生动手实训,老师巡回观察、指导。第四步:实训结束进行回顾与总结,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教师对理论及实训难点进行强化讲解。
每个模块中的子模块教学完成后,进入临床实训实验室进行临床实训,学时为2-4学时。教师根据每个模块在临床工作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其子模块内容融会贯通,并将整个模块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3.2 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充分的利用了有限的课时,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规范的基本技能操作、客观严谨的工作思维方式【2】,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合格的高职高专业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 质量评价及总结
每学期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力争使研究组优良率达到8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改革后的教学体系由一条主线(教学做一体化主线),三个层次训练组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分三个层次进行培养,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为第一层次,以训练检验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技能为第二层次,在临床实训实验室综合实训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第三层次。该教学体系紧抓“教学做一体化”这条主线,将传统的理论讲授、课内实训与临床实训分开讲授改为“教学做”同时进行,将理论和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完善。该教学体系符合高职高专发展的形势,充分体现了我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和定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