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内侧半月板损伤中,半月板T2*值在Stoller分级组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 1级组T2*值[(10.33± 2.82)ms]高于MM 0级[(8.95±1.73)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 2—4级组T2*值[(13.31±2.27)ms]均高于MM 0级组、MM 1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半月板损伤中,半月板T2*值在Stoller分级组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M 1级组T2*值[(10.63±2.58)ms]高于MM 0级[(8.65±2.61)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 2—4级组T2*值[(13.59±2.41)ms]均高于MM 0级组、MM 1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T2*值与内侧股骨髁、内侧胫骨软骨单元T2*值成正相关(r=0.45,r=0.62,P<0.05);外侧半月板T2*值与外侧胫骨软骨单元T2*值呈正相关(r=0.51,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早期OA软骨的组织与生理改变包括了胶原网格的破坏、蛋白多糖量减少以及水渗透性的增加[4]。在软骨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软骨生理MRI成像技术能够发现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氨基葡萄糖分子(glycosaminoglycans ,GAGs)生理方面的改变。诸多研究表明软骨ECM中的胶原蛋白与GAG对于软骨功能结构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发展的MRI新技术运用于发现胶原蛋白与GAG这两样高分子物质的改变。
T2* mapping成像技术是在T2 mapping成像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与T2 mapping不同,T2* mapping采用多回波梯度序列,因为没有180°聚相位脉冲,故T2*能够反映自旋—自旋弛豫,具有成像较快的特点。T2* mapping与T2 mapping一样,主要受水含量、胶原网格结构的影响,从而可用于评估软骨的生理组成改变。Newbloud等[5]研究表明T2*值在OA患者膝关节软骨较正常组T2*值升高,且有显著差异。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膝关节软骨退变T2*值较正常人减少,这可能因为T2* mapping缺乏180°聚相位脉冲,造成T2*弛豫时间对回波及磁化传递的敏感性降低[6]。
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是两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面。从半月板的形状及部位来看,半月板的功能即在于稳定膝关节,传递膝关节负荷力,促进关节内营养。由于半月板所起到的稳定载荷作用,保证了膝关节长年负重运动而不致损伤。半月板与关节软骨一样,也是有胶原蛋白、蛋白多糖以及水组成的透明软骨,但两者成分组成比例并不一致[7]。国外研究表明半月板损伤与OA进程有显著的相关性,在OA发生时,半月板也会进行性发生退变,导致半月板透明软骨组成成分及形态发生相应的改变[8, 9]。Isabel等[10]在轻度OA、重度OA、健康者运用T1ρ与T2 mapping定量评估半月板,证实T1ρ、T2 mapping能够监测出OA半月板退变的进程 。T2* mapping机制可能是由于半月板中的胶原成分减少时, T2 值随之增加, 同时半月板的水肿也会扩大这一效应。半月板内部胶原成分的改变与胶原纤维的破坏均会造成水分子含量的增加,从而半月板早期变性与撕裂可被T2* mapping敏感的测定出[11]。
本研究在Stoller2、3级并未细分,原因是由于2、3均为半月板线样撕裂,其形态改变一致。T2*值均在内外侧半月板Stoller0级、1级、2、3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T2* mapping在半月板撕裂的2—3级与早期半月板退变能够进行分辨。依据半月板中胶原纤维与含水量的改变,T2* mapping可定量检测随着半月板变性到半月板撕裂的过程,可认为半月板早期退变是造半月板撕裂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关于OA组中半月板与软骨T2*值之间的关系见表1、2,在内侧半月板Stoller2、3级组内侧股骨髁、内侧胫骨软骨单元T2*值显著高于其余分级组相应的软骨单元;而在外侧半月板Stoller2、3级组内侧胫骨软骨单元T2*显著高于其余分级组。可能是因为半月板撕裂及承受的重力会对邻近软骨造成损伤从而导致T2*值的改变[12]。此外,本研究证实了半月板损伤的T2*值与邻近软骨损伤T2*值呈正相关。故本研究证实了半月板损伤对邻近软骨造成损伤的重要因素。
总之,T2* mapping成像技术可以对早期OA半月板退变进行定量分析,并可分析出半月板损伤与相邻OA软骨之间的关系,且两者呈正相关。对于OA的早期临床诊断、缓解病程以及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表1 内侧半月板Stoller分级中软骨单元与半月板T2*值
软骨T2*值 半月板T2*值
半月板分级
LFC
MFC
LT
MT
LM
MM
MM 0级
31.28±4.28
32.96±4.73
30.35±4.06
30.68±4.21
8.73±2.53
8.95±1.73
MM 1级
32.84±3.59
33.35±4.24
31.64±4.32
32.16±3.39
9.12±2.84
10.33±2.82*
P值(vs 0级)
0.018
MM 2、3级
33.57±4.43
35.89±3.62*~
31.80±5.25
36.55±5.07*~
9.20±2.45
13.31±2.27*~
P值(vs 0级)
0.013
0.002
<0.001
P值(vs 1级)
0.024
0.011
<0.001
*:与Stoller 0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与Stoller 1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外侧半月板Stoller分级中软骨单元与半月板T2* 值
软骨T2*值 半月板T2*值
半月板分级
LFC
MFC
LT
MT
LM
MM
LM 0级
32.37±4.56
32.21±4.34
30.35±4.06
31.12±3.78
8.65±2.61
8.86±2.73
LM 1级
32.69±5.34
32.52±3.68
31.64±4.32
32.16±4.81
10.63±2.58*
9.31±2.82
P值(vs 0级)
0.004
LM 2、3级
33.57±4.12
32.07±4.75
33.57±4.65*,#
32.35±4.20
13.59±2.41*,#
9.43±3.38
P值(vs 0级)
0.028
<0.001
P值(vs 1级)
0.037
<0.001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