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5.000±2.428
体外膈肌起搏组
24
15.000±2.414
对照组
23
18.826±3.200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吸气功耗增加,使得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障碍,继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潴留,并逐渐加重,这些均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目前,除了传统的药物及呼吸机治疗方法外,体外膈肌起搏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治疗手段,技术已较成熟并大量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因为肺功能下降而长期缺氧使膈肌萎缩,膈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加之气道阻力增加,使膈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膈肌做功储备力下降,而这些又会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3]。因此,减轻膈肌的疲劳,恢复其肌力,是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方法。体外膈肌起搏就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膈神经,提高膈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膈肌收缩力,可改善膈肌循环、消除膈肌疲劳,从而达到增大胸廓容量、提高肺泡有效通气量,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对呼吸衰竭患者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体外膈肌起搏也能增加心排出量,促进静脉回心血量,使COPD患者缺氧症状进一步缓解[4]。
祖国医学针刺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而特异地提高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信号,从理论上来说,和体外膈肌起搏应有着同样的功效.《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提到“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来源.故“肺病宜治肠”。另一方面,呼吸肌疲劳应属于中医“痿证”范畴,主要原因是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治宜补气健脾。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5],《灵枢》认为其以健胃和中,降逆调理气机为主,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肝等作用,可有扶正培元之效果。因此,我科选取了足三里为针刺穴位进行治疗。
本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足三里和体外膈肌起搏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并II型呼衰患者PO2的升高及PCO2的减低均有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短期内(3天)体外膈肌起搏比针刺对PO2的提升更快,但7天后其作用无明显差异。基于以上观察结果,我们认为,对于低氧血症为主或紫绀明显的患者,治疗早期使用体外膈肌起搏疗效更快更明显;而从整体疗程来看,针刺足三里及体外膈肌起搏均可明显缩短慢阻肺合并II型呼衰患者的病程及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呼衰程度,亦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254-261.
[2]赵红东,唐冰,姜建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神经传导测定.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137-139.
[3]Mohamed-Hussein AA, Hamed SA, Abdel-Hakim N. Cerebral cortic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ol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7, 11:515-521.
[4]杜君.常频通气与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30例.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07.
[5]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6,107,86,83,64,1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