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在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开展了商业贿赂治理及“优质医院创建”等活动,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后,各级政府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本文对当前医院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医院 行风建设 问题 对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不断加大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努力治理“红包”、回扣、开大方、滥检查等行为,实施“药品零差价”制度,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持久、深入的解决。
1 当前医院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红包”问题屡禁不止。
长期的卫生资源不平衡和缺乏,导致了群众看病难,再加上中国传统礼仪上“求人办事先送礼”等腐朽思想影响,使得“红包”问题屡禁不止。深入分析“红包”现象,其实有一部分病友或家属赠送医生“红包”、礼品本意是出于对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仁爱为怀”精神的感激。但时间一长,某些医务人员金钱欲望膨胀、奉献意识淡化,不送“红包”反而成了不正常了。更有甚者竟利用病友急于安排检查、手术的心理,暗示或索要“红包”,不可避免地在服务中出现了生、冷、硬、推的现象,医疗质量也随之下降,最终使“红包”问题成为了群众关注的焦点。
1.2 开大方、滥检查,私拿回扣。
80年代末,“医药代表”开始进入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经济是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医院发展的高峰期,相当一部分“代表”绞尽脑汁去赚取利润。他们直接以回扣、提成等方式进行利欲诱惑,拉拢某些医生下水,让其多开药、多检查、多用耗材,致使开大方、滥检查的不正之风在部分医院愈演愈烈,群众怨声载道。虽然目前市、县级医院已经实施了药品零差价,但回扣现象依然存在。
1.3 充当中介拿提成。
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还比较激烈,部分医院由于技术、服务等原因,就诊患者稀少,于是采取了给付回扣或提成的办法来提高就诊人数。而部分医院的医务人员被提成或回扣诱惑,当起了“穿白大衣的中介”,将自己诊疗的患者以各种借口介绍到其他医院、诊所甚至药店。如此做法,增加了病友的负担降低了治疗质量,致使群众苦不堪言。
1.4 巧立名目乱收费。
某些医院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之外或自立项目或分解项目或对一次性高值耗品重复使用等方法进行收费,进一步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2 行风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行风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2.1 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院和药企都受到了影响。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舆论导向及政府在考核、评价医院工作的标准上出现了偏差,忽视了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致使某些医院的领导在办院方向、业绩评价上出现了重业务收入、轻社会效益的认识上误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医院只要业务收入搞上去了,就是好医院、好院长。而部分药企厂商最求利润最大化,可以说同样也是绞尽脑汁,他们或以交朋友的形式,吃喝玩乐,建立感情,或逢年过节,以拜访的名义送上礼金,等到时机成熟,则直接以回扣提成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利欲诱惑,拉拢下水。
2.2 法不责众心理的存在。
从2006年至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了医疗行业的商业贿赂治理工作,违规收取“红包”、回扣的医务人员受到调查的多,真正严肃处理的少。一般情况下,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把违规所得款项上交的,基本上不会受到处理。造成部分医务人员产生“大家都在收,大家都没事”这样法不责众的心理,致使“红包”、回扣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2.3 价值观念偏失,医务人员心灵失衡。
医疗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医务人员理应有较高的收入来体现自身价值。但一直以来,我国把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定性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具有社会公益性,使得医疗劳务价格定价偏低,劳务成本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当部分医务人员看到周围有的人短期内致富,有的人依靠投机营销腰缠万贯等现象后,产生了冲击,导致价值观偏移、心灵失衡,被“红包”、药品回扣、设备好处费等轻易击倒。
2.4 监督不力,监管制度形同虚设。
医疗单位的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的又一个原因在于监督不得力、处罚不严厉。随着治贿工作的深入开展,商业贿赂防范机制的建立,各类监管制度也越来越健全,但部分单位虽有制度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有些纪检监察部门受人情世故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监督缺乏深度和力度,即使是一些明显暴露或典型的行风违纪事件,处理起来也是能轻则轻、能无则无,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医院的行业不正之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既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也要建章立制,构筑起防范的体系。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有用的措施,形成一定的高压态势,使医务人员不需拿、不想拿、不敢拿。
3.1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3.1.1 树立科学、正确的办院导向。
政府应出台强有力的纠风工作措施,改进医院的评价体系,把考核评价医院和的重心从经济效益上转向社会效益和医疗质量上来。特别是要制订相关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考评,给医院的工作予以正确的导向。近几年的“优质医院创建”等活动已经逐现成效。
3.1.2 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减轻医院发展的负担。
随着药品零差价的实施,虽然诊疗费用有一定的提高以及部分的政府财政补贴,但还是有一些医院出现了财政赤字,医院的领导层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影响了医疗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医疗单位的资源投入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3.1.3 加强对药品、耗材的准入和定价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大药品、耗材准入和定价管理,杜绝诸如同样的药品、耗材,换个包装就以新的价格进入市场等现象的继续发生。尽可能的运用行政手段控制流通环节、去除不合理的利润空间,避免过多的利润被不法商家用于商业贿赂,同时也能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