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旋转手法与推桥弓法是临床上两种常见的颈部推拿手法。颈椎旋转手法因其在治疗颈椎病、落枕、颈背部肌筋膜炎和肌肉劳损等疾病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1-3]。推桥弓法也因其显著疗效常而被用来治疗高血压病[4-6]。众所周知,颈椎病与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7-8]。而大量文献表明[9-11],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该年龄阶段十分常见的疾病。因此,研究当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颈椎旋转手法和推桥弓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即两种手法是否会导致斑块脱落栓塞脑动脉而引发脑卒中显得十分必要,而该研究最直接且首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实验条件下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下的手法操作以及量化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斑块破裂压力值,以助我们通过数据研究手法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建立兔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体外直接可控破裂斑块的方法,研究探讨旋转手法及推桥弓法是否会增加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风险。
1 方法
1.1 兔动脉硬化模型的建立
雄性新西兰兔30只,体重2.0~2.5kg,由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室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5d后,每日以高脂饲料(基础饲料+2%胆固醇和10%猪油)喂养,普通饲料补足至第14周。14周后再改由普通饲料继续喂养至18周。14周时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组一为旋转手法组,组二为推桥弓组,组三为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组一每3日行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旋转一次,共15天,共5次。组二沿左右颈动脉依次各推20次,每日操作一次,共15次。基础饲料为普通颗粒饲料,由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胆固醇(化学纯)购自广州斯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为ST427。猪油自制。
1.2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评价
1.2.1 病理检测 于6周、10周、14周各处死一只兔子,取颈动脉全长,纵行切开,将其置于4%的甲醛溶液中固定,逐级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1.2.2 兔血脂代谢的检测 于喂养6周,10周,14周时分别作血液生化检查,每次随机选取8只家兔,抽血前1天下午,给待抽血的家兔禁食。测定血清中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
1.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外稳定性分析
1.3.1 分析装置 1个压力记录装置(SMC PRESSURE,ZSE30-01-65M),1个150ml注射器,1个三通管,3根压力传输管,1根7号针头,1对9V电池和1对电池夹。利用三通管和压力传输管分别将注射器、压力记录装置、7号针头连接起来。电池夹与压力记录装置电源线相连,正负极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连。通过注射器逐步加压,将压力通过压力传输通道末端的针头传递到斑块内,通过压力记录装置记录斑块破裂时的压力大小(图1)。
图1 斑块破裂压力装置
Fig.1 The design of pressure mak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1.3.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外稳定性分析 在三组颈动脉中取肉眼观察向管腔内突起明显的新鲜斑块各8处,有血管外膜与管壁成大约30°方向进针,根据进针时的阻力变化和肉眼观察,判断针头是否进入斑块部位内膜下,在确定针尖进入斑块内膜后,以15ml/s匀速推动注射器以加压,记录斑块破裂时的压力值(图2、3)。
图2 将针尖插入斑块内膜
Fig.2 Insert the needle to the plaque intima
图3 用压力测量装置测量斑块破裂压力值
Fig.3 The pressure value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were measured by a type of measurement device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属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双侧α=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高脂饮食喂养过程中死亡5只,喂养1月时体重较喂养前有所增高(P<0.05),其后两个月无明显变化。
2.2 病理情况 6周时兔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中膜平滑肌走形清晰。10周时肉眼可见白色为斑块突入动脉管腔内,光镜下可见斑块部位动脉内皮受损,可见明显泡沫细胞聚集,管腔可见明显红色血栓生成。14周时光镜下见斑块部位动脉内皮受损增生,凸向管腔,有泡沫细胞形成,可见动脉内皮明显受损(图2)。
Fig.2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suffered from damage and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and foam cell aggregation at 14 weeks(HE stain,10x,20x and 40x) 图2. 14周血管内皮受损及内皮细胞增生,泡沫细胞聚集(HE染色,10x,20x,40x) 2.3 血脂情况 6周、10周和14周的TG、TC、HDL、LDL、LDLC、VLD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4 破裂压力检测结果 在压力作用下斑块发生破裂,肉眼可见加压时斑块部位发生凸起,持续加压至一定值时凸起消失,同时压力表所示压力值降低,记录斑块破裂瞬间所示的最大压力值(表1)。旋转手法组、推桥弓组和高脂饲料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斑块破裂压力值比较(n=8)
Table.1 The comparison of pressure value of plaque rupture(n=8) 组别 斑块破裂压力值(kpa) 旋转手法组 31.5±5.26 推桥弓组 27.1±6.65 高脂饲料对照组 29.4±4.12 (±S,mmol/L,n=12)
表2 三组斑块破裂压力值的比较
Table.2 The comparison of pressure value of plaque ruptu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 组别 (J) 组别 均数差 (I-J) 标准误
Sig.
旋转手法组 推桥弓组 4.35500 2.72121 .124
高脂饲料对照组 2.08750 2.72121 .452
推桥弓组 旋转手法组a -4.35500 2.72121 .124
高脂饲料对照组a -2.26750 2.72121 .414
高脂饲料对照组 旋转手法组b -2.08750 2.72121 .452
推桥弓组b 2.26750 2.72121 .414 注:与高脂饲料对照组比较:bP>0.05;与推桥弓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因素的全身性疾病,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12]。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大约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3]。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是颈总动脉及动脉窦。颈动脉分叉部位管径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遭受损害最大,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14]。颈椎旋转手法与推桥弓法的施术部位均在颈部,故对颈动脉的影响最为直接。观察旋转手法与推桥弓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是本研究的关键。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脂类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5-17]。不少研究表明,血脂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呈明显正相关[18-20]。一般认为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21],即HDL愈高,发病率愈低。本实验结果显示,兔血浆中HDL值在6周、10周、14周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兔动脉粥样硬化正在形成与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关系[22]。基础研究也发现,高水平TC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而TG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进程;LDL是血浆中主要带胆固醇的脂蛋白,其中血浆水平与TC的血浆水平有一致性,能将胆固醇转运到肝组织中[23]。黄静[24]等研究发现较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TC、LDL显著增高;较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TC、LDL显著增高。但本研究中,TG、TC、LDL在6周、10周和14周逐渐递减,这与许多文献研究结果[18-20]不符。此外,VLDL在10周有所上升,但14周时又下降,可考虑是否与10周后改用普通饲料喂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