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组间及组内干预前后得分的比较(土s)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t 干预组 36 85.32±10.23a 70.28±8.51bc -5.107 对照组 35 84.14±9.87 84.33±10.12d 0.769 t 0.812 -5.324 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干预前、后比较:cp<0.01,dp>0.05
3讨论
目前儿科医护人员紧缺,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环境嘈杂等特点。高强度的社会关注度、期望值及要求高的家属,以及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诉说、病情变化快、不配合的患儿,导致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大、个人成就感低、工作倦怠程度重[6]。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改善其工作疲倦感及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得分处于中位等级以上,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表明儿科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的确存在职业压力大,长期心身疲惫,情感耗竭,易致工作倦怠,影响工作热情、效率、质量。
资料亦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压力得分低于干预前(p<0.01)。说明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确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通过系统的培训,能提高儿科护士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减轻其工作压力及对自身的负面影响,降低工作疲倦感,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等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雪.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工作压力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10-13.
[2] 刘萍,谌永毅.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5):1424-1425.
[3] Campo AE,Williams V,Williams RB,et al.Effecs of life skills training on medical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clinical cases[J].Acad Psychiatry,2008,32(3):188-193.
[4]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李玉娟,韦翠花,李莉.儿科护士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状况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11,32(15):2505-2506.
[6] 张金华,周小怡,彭学滔,等.中国三甲医院护士压力源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62-164.
[7] 肖永辉,陶舜梅,莫凌婷.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09,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