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在减轻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中的效果。 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78名儿科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干预组接受干预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儿科护士职业压力(NWSQ)干预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NWSQ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 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可有效减轻儿科护士职业压力。
[关键词]儿科;护士;干预训练;职业压力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儿科护理的对象都是每个家庭的小宝贝。患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准确诉说自己的疼痛与不适,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家长的期望值高,容易发生护患矛盾及纠纷。这就要求儿科护士知识要扎实、观察要仔细、技术要过硬,不仅要护理好患儿,还要面对心情急躁、缺乏医学知识的家属。尤其是在三甲医院中,护士承担大量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面对学历提升及职称晋升等诸多问题,长期以往,易造成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大,影响临床护理质量[1,2]。如何降低儿科护士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当前管理者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美国杜克大学Williams教授[3]创建的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方法(williams life skills training ,WLST)对儿科护士实施干预训练,旨在探讨该干预训练在减轻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2月招募扬州市3家三甲医院儿科护士共78名,随机分成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38名。纳入标准:①年龄22~40岁;②临床在岗,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③儿科病房工作1年以上;④知情同意并志愿。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未在医院上班的护士,包括外出进修、病事假、产假;②期间出现严重躯体或心理疾病者;③缺席1周以上培训或中途退出者;④无效问卷。本研究中3人因中途缺席1周以上培训或中途退出;4人未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完成研究的干预组36名和对照组35名。两组护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测量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编的自评问卷,包括年龄、学历、工龄、职称等。
②护士职业压力表(nurses working stress questionnaire,NWSQ)[4]:本调查表由35
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最高得分140分,分数越高,说明压力越大。
1.2.2干预方法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所有对象均接受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将2016年2月至4月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阶段(第1~2周),第一周介绍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遵守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一般情况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第二周在指定研究者统一指导下采用统一、非暗示性的言语予以说明和解释,以自评问卷方式填写NWSQ表。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3~10周),干预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11~13人,以组为单位干预,每组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8次。第一次自我觉察,学习记日记的方法,模拟场景进行相关训练;第二次做决定,通过观察视频,分析压力局面,学习做决定的步骤及技巧,对日记中记录的事件进行练习;第三次战胜自己,通过学习应对不能改变的压力局面的5种技巧,克服压力下的负性感觉与想法;第四次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模拟场景的形式,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第五次主张与拒绝,学习如何向其他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及拒绝他人不合理要求;第六次良好的说与听,学习与他人交往中恰当的说话与倾听的技巧,通过相互之间的模拟场景进行训练;第七次通情与换位,学习与他人交往中如何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为对方着想;第八次多采纳正向行为,学习正、负面行为的特征,观看视频,练习使用已学技能,与他人交往中多采用正面行为,避免负面行为。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第11周),两组护士再次完成自评NWSQ表。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压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压力得分低于干预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