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植物黄酮与病毒感染
植物黄酮与病毒感染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丽欣 李垚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植物黄酮 抗病毒 作用机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生产活动的病原体,从天然抗病毒植物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本文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植物黄酮类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黄酮 抗病毒 作用机制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由其引起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感、脑炎、肺炎、疱疹、腮腺炎等)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病毒为细胞内寄生,它的基本结构仅为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必须利用活细胞宿主的各种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复制增殖。抗病毒的药物要求在抑制或杀灭病毒时对细胞的正常代谢无影响。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防治、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及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等。疫苗防治为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病毒的种属多、血清型多、抗原易发生变异,为疫苗的应用带来困难,而且疫苗防治能加速抗原的变异;在使用抗病毒西药时,往往对宿主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存在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缺点[1],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景良好,但费用昂贵,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成分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且抗病毒谱广、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产生,大多数药物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已从植物成分中筛选出了大量抗病毒药物,其中有很多已被开发应用到临床[3]。植物成分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是单纯着眼于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是重视“病毒-机体-药物”三者的关系;不仅直接杀灭病毒,阻止病毒的吸附、穿入、复制、转染,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改善临床症状,激发调动机体的一切免疫防御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多途径、多环节的改善病毒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症状,这正是植物成分抗病毒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从植物中发现天然抗病毒活性化学物质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途径,而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为一类低分子量的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天然成分,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的特点,即由两个芳香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4],数量之多列天然酚化合物之首,大多具有颜色。植物黄酮类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药用植物中,许多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银杏叶、茶叶、葛根、大豆、芹菜、黄瓜、小麦等[5]。根据所提取植物的不同,黄酮类物质有几千种之多,包括槲皮素、山奈黄素、柚皮素、染料木黄酮、茶黄素、杨梅黄酮、万寿菊黄素、漆树黄酮、表没食子儿、水飞蓟素等。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防治血管硬化、降血糖等功能[6]。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天然、高活性、见效快、作用广泛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找到抗病毒活性强,毒性低的天然产物,为植物黄酮类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植物黄酮抗病毒活性

  1.1抗流感病毒活性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易爆发流行等特点,寻找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7],黄酮类物质是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之一,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作用。野漆树双黄酮乙对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很高,EC50分别为2.0、0.2μg/mL,选择性指数为16、454;穗花杉双黄酮和贝壳杉黄酮也能显著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8]。黄芩中的异黄芩素-8-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9];黄芩水煎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其所含药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0]。芦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能力[11]。石钺等[12]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成分,为醉鱼草苷、金合欢素、橙皮苷、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金丝桃苷。推断黄酮类成分可能是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1.2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

  HIV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之一。研究发现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有抗HIV病毒活性[13,14]。在寻找天然抗病毒化合物的过程中,从菊花中得到1个新的黄酮葡萄糖醛酸苷,并分析了其结构和抗HIV活性。新化合物为芹菜苷元7-O-β-D-(4-咖啡酰)-葡糖醛酸苷。其活性很强,抑制HIV-1整合酶的IC50为7.2μg/mL,抗HIV活性的EC50为41.86μg/mL [15]。黄腐醇是从蛇麻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发现有抗HIV-1作用,EC50为0.82μg/mL[16]。山奈黄素3-O-B-D吡喃葡萄糖苷,有抑制白血病和抗HIV病毒的作用[17]。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为双黄酮的衍生物。Nair等[18]研究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能够抑制HIV-1病毒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素与异甘草素有很强的抑制HIV病毒的能力。甘草香豆素属于异黄酮类的衍生物,甘草吡喃香豆素等多种甘草黄酮类成分可抑制HIV诱导的巨细胞形成,且未见细胞毒性。甘草查尔酮A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能抑制HIV诱导的巨细胞形成[19]。据日本学者报道,从甘草活性成分研究中所得到的黄酮类成分,能加强HIV对ATL2IK(来源于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株)的拮抗作用,其中2种新甘草查尔酮低浓度时显示出对HIV增殖的抑制作用[20]。

  1.3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活性

  单纯性疱疹病毒能引起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脑炎及内脏器官的感染,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阿福豆苷和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具有非常强的抑制HSV-1活性[21],槲皮素抑制HSV-1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EC50为22.6mg/L,质量浓度在60.0 mg/L时抑制率接近100%[22]。穗花杉双黄酮、贝壳杉双黄酮对HSV-2也有中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48.0、8.5μg/mL[23]。黄芪黄酮治疗HSV-1感染的豚鼠效果与阿昔洛韦相近[24]。黄蜀葵花总黄酮对HSV-1和HSV-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01、1.21 mg/L[25]。王志杰等[24]用人疱疹病毒HSV-1、HS-1株感染豚鼠皮肤,结果显示黄芪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白花丹科植物中华补血草根中分离的左旋儿茶素-3-O-没食子酸具有显著的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的活性,且没有细胞毒性。它的抗HSV-1活性比阳性对照药阿昔洛韦更高[26]。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美国工程索引(EI)和英国科学文摘(SA)等多家国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776336,...
演讲与口才《演讲与口才》
《演讲与口才》是专门“教人说话、演讲、交际、论辩”的刊物。“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这是《演讲与口才》提出的口号,也是多年来致力追求的目标。 《演讲与...
数学教学通讯《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064/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解题研...
南国博览《南国博览》
《南国博览》杂志,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82/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婚姻家庭、...
农机导购《农机导购》
《农机导购》创刊于2009年,双月刊,是一份面向农机用户,为用户提供购机方案,指导用户科学用机的杂志。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是《农业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