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缩小风口阶段
08年8月,风口面积缩至0.2939 m2,全是φ120mm的风口,后来甚至还加有φ110mm的风口。此阶段顺行相对较好,铁损也降至6.0%左右,但是由于风口面积小,风量守不上去,没法强化冶炼,又由于料制用的很轻,强烈发展边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从开炉以来,新三高炉的风量就没有较长时间的守上去,炉缸工作状况不够好,上下部调剂不合理是新三高炉风量守不上去,守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纵观新三高炉的生产历程我认为新三高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风量能守到4600m3/min以上,炉前渣铁出不好,铁损高;
B、顺行不好,风量守不上去;
C、各种事故较多,包括炉前,炉内,及外围影响。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如何把风量守上去;
B、风量守上去后,如何把渣铁出尽;
C、炉温往下控,如何守住风量;
D、除炉内操作以外,如何减少各种事故对风量影响。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下一步措施里提出一些看法,请大家参考。
5、炉况优化及下一步工作措施探讨
5.1、为了进一步强化冶炼,必须先扩大风口面积,从其风口面积缩小至0.2939 m2时(全是φ120mm的风口),风量就守到4400m3/min以下可以看出,目前的状况必须改变。要把风量守到4600m3/min以上,风速达到240m/s以上,风口面积应在0.3194 m2,我们保守一点取0.3135 m2。(130*10+120*16)如果风速过大,上面压不住,容易吹出管道。
5.2、布料角度我们要有所突破,特别是矿石角差,我们的矿石角差开炉以来最大用到4°,包括档位布料时,矿石平台最宽仅有0.8m,大多数情况仅有0.5—0.6m,莱钢1880m3的高炉矿石平台1.04m,矿石平台太窄限制了我们的批重,是上部压不住的主要原因。溜槽一直没有换过,经过长时间的磨损,角度有所变化,布料角度我们要逐步摸索,因此,我们在炉况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摸索外矿角度,加大矿石平台,为加批重创造条件。
5.3、批重的运用要突破传统的思维,不能靠强度来稳定煤气流。而要用料制及合理的上下部调剂来稳定。因为影响强度的因素太多,强度一旦不稳定,整个气流就稳定不下来。批重应该逐步往上加,才能进一步稳定上部气流,为加风创造条件。
5.4、料线目前已用到1.5m,不能用降料线的方法来压炉喉,其他厂相同容积的高炉用的料线相对较浅。料线用的浅既可以充分利用高炉的有效容积,又能增加炉料的有效重量,既利于顺行,又能进一步强化冶炼。
5.5、新三高炉的富氧率一直都是全厂最低,炉况允许的情况下,要往10000m3/h以上富氧,增强炉缸的氧势,既能让煤粉充分的燃烧,又能提高炉缸的理论燃烧温度,活跃炉缸。要把富氧率逐步提高到2.7%以上。
5.6、要进一步强化冶炼,原燃料条件仍然是基础,要保证烧结的入炉粉末以及焦炭的质量。烧结的入炉粉末大于2.0,焦炭用水息焦时,新三高炉都发生过炉况失常事故。
5.7、要加强对新三高炉的生产骨干的培训。要提高工长的操作水平,风量守上去以后,渣铁排放量大,这时炉前是关键,原来4700m3/min左右的风量时,铁口堵不上,渣口堵不上的事故较多,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出尽渣铁的问题,就要从思想上、炮泥质量上、打泥量、铁口深度、开口机角度、开铁口技术、炉前事故等方面去考虑。
5.8、设备保产。要对新三高炉送风系统,炉前设备,炉身冷却系统,上料系统的设备加强监控,减少设备事故造成的休减风。
6 上下部调剂探讨
如果我们把上下部调整好了,找到了比较适合的料制,风量肯定能加上去的。如果风量加上去了,炉前渣铁排放量大了,再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出好渣铁的措施。风量守上去了,料制找准了,炉前渣铁出好了,炉缸吹活了,炉温就可以往下控了。目前我们该怎么办?目前是料制轻,负荷轻,风口面积小,边缘和中心气流都强,要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往前走。发展两道气流是对的,但是要以中心气流为主,中心气流要比边缘气流强,也就是要开放中心,适当抑制边缘。目前下部风口面积不能轻易去动,只有先从上部调整,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6.1、我们要逐步的拉矿石平台,布料角度也要逐步的往外扬。不要怕把炉喉压下去。目前况石角度外环29.5°,太小,料制太轻,煤气利用太差,承受低炉温的能力没有,因此要逐步加重料制。要把矿石角度外环用到32°左右。只有把料制加重了,才能把炉温往下控。目前是炉温低了守不住,是炉温的问题,而不是料制的问题,有炉温时,风量还是能守的,因此,料制还是要往前走。不要一减风,就退料制。
6.2、如果上一步成功,风量能守起来,批重应该毫不犹豫的往上加。4400m3/min的风量,批重应该逐步往35吨靠。不要怕加了批重跑不动料,加了批重风压高,往上攻都要经历这么个过程。
6.3、负荷的问题要逐步加到4.1t/t以上,产量能完成4100吨月份,负荷都没有低于4.1t/t。负荷轻了,煤气利用低,矿焦比低,整个料柱疏松,气流不易稳定,不能进一步强化冶炼。
6.4、如果上面的措施有效果,风量能守住,下一步就是把加的风口圈打掉,进一步加风、加批重及调整料制的过程。
6.5、这期间,炉温是基础,风量是高炉的生命,炉前是关键,要不惜一切代价为炉内守风创造条件。原燃料条件不要有大的波动。要减少设备事故造成的减风。
7 结语
(1) 新三高炉开炉顺利,利用系数7天达到2.0t/m3.t。但随后的生产实践表明:只有在炉温充沛时高炉稳定顺行,但铁损高达15%以上;低炉温时顺行保不住,高炉铁损始终徘徊在10%左右。通过采取下部缩小风口面积和上部采用疏松边缘的装料制度等措施,2008年下半年以后铁损降到6.95%以下。
(2) 新三高炉冶炼强度低,利用系数2009年1到8月平均仅2.012t/m3.d,并且抗风险能力低,原燃料质量一旦发生波动,炉况顺行程度就下降。
(3) 为了提高新三高炉抗风险能力,提高冶炼强度,提高冶炼技术水平,对开炉以来的生产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对炉况调剂作出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