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机械与建筑工程 > 小型水库防洪保安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与思考
小型水库防洪保安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与思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苏强生
【分  类】 机械与建筑工程
【关 键 词】 水库 防洪保安 机制建设 对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 存在不足和问题

  2.1工程基础保障还不完善

  多年以来,我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资金补助经费较有限,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虽然实施了三年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但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得到根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新的安全隐患,全市还有84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2预警防范能力还较弱

  局部暴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大。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边远山区,而小型水库也同样处于边远山区,由于这些地区交通和通讯不便,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偏低,灾害预报精度和准确率还不够高,预警信息发布不够及时,预案体系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2.3突发应急保障能力还不强

  水库防洪保安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长期以来,我市各级防办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基层单位更是无防汛机构无防汛专职人员,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的防汛抗灾工作需要。而且,我市防汛经费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防汛抢险队伍规模偏小,装备较为落后,抢险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群众性为主的抢险队伍也因为缺乏培训、演练和实战经验,根本无法承担高危险重的抗洪抢险任务。防洪工程单位、乡镇(街道)的防汛物资较为匮乏、也缺少固定储备场所。

  2.4规范化管理依然较滞后

  大多数小型水库无稳定的经费来源,由于产权、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水库运行管理入不敷出,更谈不上维修养护,导致工程年久失修,积病成险,职工生活困难,队伍严重失稳,特别是小(2)型水库交通与通信极为不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关,无法满足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2.5现代化防灾水平还较为落后

  经过长期努力,我市防汛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泉州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处于全国前列,但我市总体防汛科技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小型水库缺乏必要的信息查询和监测系统。防汛减灾仍主要凭借经验,防汛手段相对落后,抗洪抢险还主要依靠人海战术,采用传统的抢险器具和物料,现代化程度较低。

  3 措施和建议

  3.1动态管理,高标准除险加固

  根据规定,我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资金采取省市补助、

  县级配套及镇村(管理单位)自筹组成,平均用于小(1)型水库建

  设资金(含安全鉴定及设计费)仅40万元/座,小(2)型水库仅15万元/座,除险加固资金有限,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虽然实施了三年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但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得到根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新的安全隐患。为此,省、市、县三级财政应提高水库除险加固资金补助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如晋江每座小(1)型水库投资约150万元,每座小(2)型水库投资约70万元,达到加固一座,放心一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规范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注册登记,实行定期鉴定与应急鉴定相结合的安全鉴定制度,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分级分部门的原则,市县两级和水利、经贸、电力、建设、国资、旅游、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分别对水库大坝实行注册登记,并建立统一的全市水库大坝基础数据库,并录入泉州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内,确保水库动态安全和长效运行。

  3.2 推广四个一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大部分的小型水库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收入来源和财政补助,缺乏正常维修养护经费,日常维修养护工作难以落实,出现问题后往往没能及时整治,导致大的安全隐患发生。因此,迫切要推广“四个一”工作机制,借鉴南安市的成功做法,全面推进和落实小型水库“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化小型水库安全管理,逐步解决全市小型水库无值守房、无联系电话、无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确保各级水利防汛部门了解掌握小型水库运行状

  况,保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水库防洪管理规范化,逐步建立水库管理机构,确保汛期每座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都有人值守,建设水库雨水情测报站点,完善水库巡查制度,并加强水库管理人员防汛抢险技术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应对水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3.3 完善预案,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很多小型水库都是当地农村的重要水源,有些甚至是当地农村经济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因此,每座水库都要按照《水库防汛抢险预案编制大纲》的要求,科学编制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落实水库“防、抢、撤”的具体措施,落实抢险人员、抢险设备和抢险物料,部门协同抗洪、信息报送等各方面,切实加强水库应急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修订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突发险情的应对能力。

  要继续按照 “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要求,重点抓好村级防汛预案的修订,把现有的预案进一步细化、简化,做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提高基层预案的实效性。要在每年度定期对预案进行必要修编的基础上,将预案纳入指挥决策系统,并建立乡镇(街道)、村居(社区)防汛物资储备机制;防洪工程单位、乡村防汛物资储备还比较溃乏,要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备足备齐各类防汛物资器材。

  3.4站点完善,提高预警能力水平。

  及时准确的雨情、水情、工情信息是水库防洪保安工作的基础,是进行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仍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库还没有建设雨水情测报站点,存在着防汛盲区、盲点。因此,要着力搞好小型水库预警报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库蓄水和降雨情况,实时监测掌控水库运行。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投入泉州市气象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采集每6分钟一幅雷达回波图,并链接采集华东地区雷达拼图,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预见性,为实现“点对点”预警创造技术条件,延长预见期。

  同时,要建立流域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和落实水库(电站)联合调度方案、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规范洪水调度程序,确保上下流、跨流域、涉及区域的防洪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

  3.5 推广乡村防灾预警系统,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乡村防灾预警系统包括实时水情,实时雨情,台风路径,卫星云图,汛情警报,信息反馈,指令下达模块,通过汛情数据交互平台从县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获取实时的数据。在乡村具体地形图上,结合地质灾害点、山围塘、崩塌点、泥石流区域等可能的灾害信息,实时掌握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及威胁,并根据汛情数据启动相应预案,通过乡村预警平台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村广播系统、村委会、村主干及中心户长,实现自然灾害信息实时传递到乡村及民众。2008年2月,我市率先在安溪县城厢镇、永春县桃城镇、南安市康美镇安装使用乡村防灾预警系统,实现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向乡(镇)延伸,在去年防御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市防汛指挥部已要求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推进乡村防灾预警系统,每个县至少试点建设1-2个乡村防灾预警系统。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黑龙江造纸《黑龙江造纸》
《黑龙江造纸》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258/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设备使用...
国企《国企》
《国企》杂志,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910/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管理、人...
中医药导报《中医药导报》
《中医药导报》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44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方药研究...
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杂志官方网站。 《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年...
中华文化论坛《中华文化论坛》
《中华文化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中华文化论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中...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社科学报",由天津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