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包括:理论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实践教材和辅助资料、教师教案和讲义、网络多媒体交互软件、课件和电子教案、相关网络资源、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系统、案例库、引导文库等。
五、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本质是以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中教、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时间一体化。情境课程的教学以实操为主,在实操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操作的程序性知识,还要学习与操作相关的陈述性知识。为便于情境课程的教学,我们将每门课程一整天地进行集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一体化了。尽管每门课程安排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在1∶2左右,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不可能有明显的区分,而由教师视学生(包括全班、小组甚至是个人)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2)教学场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地就相当于是一个企业的维修车间,有工作区、教学区(包括讨论区)、工具区等,是传统教室与实验室的一体化。教师先在教学区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并讲解必需的基础知识;接着是组织学生到工作区开展工作;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可在现场或在讨论区进行讨论、讲解;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则回教学区进行讲解。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还在教学区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但可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而且还允许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查询所需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3)授课教师一体化。传统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般由两位教师分别完成,两人沟通不多甚至是没有沟通,这种安排是不可能完成情境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情境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师,即不但能进行理论教学,而且能进行实践教学。这些教师是实施工作课程系统化课程的关键!
(4)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情境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实操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不断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5)学生学与做一体化。“生活即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而今天,我们应该说“工作即职业教育”,即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改进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情境课程时,必须做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
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在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分组实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耐心教学,这种学习模式适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受学生的喜欢,用他们的话说: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知识与技能。即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了较强的专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改革在我院的实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当然,实施情景课程教学后,也带来了诸如基于情境教学的实训设备建设与管理投入大、教师工作量大、对教师动手能力要求高、课堂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在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正不断地修正与完善,保证情景课程的顺利实施,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岗位(群)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景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6)
[3]姜大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动向[J].职业技术与教育,2006,(18)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