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年美国人口学家Lee, E.S.系统地总结了推拉理论,并将影响迁移行为的因素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目的地、原居住地和两者之间一系列的中间障碍。中间障碍主要是指移民限制以及迁移距离等因素;个人因素对迁移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年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都影响到一个人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迁移的决策。 [2]
3.2 西方人口迁移理论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非自愿移民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3.2.1 研究思路与框架
帕森斯认为决策是某些包括规范和情境在内的制约的结果,他挑选出相关的概念构成了行动过程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人的行动被看作是寻求目标的实现,他们具备实现目标的各种手段,同时也被各种价值观规范和其他理念所支配,且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目标和手段的选择会受到影响,如图3-1所示。[3]
行动者 目的 工具、手段 阻碍条件 规范、准则 图3-1 帕森斯的行动过程分析框架
根据以上的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从已有的关于普遍人口迁移动力的理论出发,分析工程移民在搬迁意愿形成过程中所有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并对搬迁意愿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一种理论探讨,且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工程移民的搬迁动力因素。然后结合研究结果和人口迁移动力理论进行综合,探索性地提出适用工程移民搬迁动力的理论模型。
3.2.2 模型的构建
(1) 因变量-移民搬迁意愿
本研究将工程建设中待搬迁意愿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搬迁意愿指工程建设中待迁移民对于即将到来的搬迁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里状态。这种在主观态度上对于搬迁的认同对于搬迁行为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作用。
(2)初始变量的选择
依据人口迁移的重力作用原理,人们不仅要考虑原居住地和迁移目的地的利益差异选择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两地之间的迁移距离。除迁移距离外,移民在迁移的方式、距离搬迁时间的长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本研究将此类初始变量命名为“搬迁的弹性空间”。另外由中间障碍概念可知,在决定迁移的过程中来自于移民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将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本研究将此类因素归纳为“个体的基本特性”。
通过调查,搜集到数据后,考察“搬迁的弹性空间”、“个体的基本特征”包含的主要因素对搬迁意愿的直接影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建立初始因素对搬迁意愿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搬迁意愿=∑αi Xi (其中 αi是影响搬迁意愿主要因素Xi的系数)
(3)中间变量
①成本-收益与非成本-收益因素
人口迁移动力理论普遍认为所有的人口迁移其动力均主要来源于搬迁有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一些非经济利益因素对搬迁决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据此本研究结合工程移民的特点将所有涉及到搬迁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的因素纳入研究模型的中间变量之中,分别命名为“成本-收益因素”与“非成本-收益因素”。包括:迁出地与迁入地间生活水平、生产状况、人际关系、经济收入、政策影响、适应能力等。
根据调查问卷得来的数据,将成本-收益、非成本-收益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搬迁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成本-收益与非成本-收益因素对搬迁意愿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搬迁意愿=∑βj Yj (其中βj是成本-收益或非成本-收益因素Yj的系数)
②价值判断
鉴于各派人口迁移动力理论,虽然关注到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但却未明确提出价值判断的具体过程和作用,因此本研究将这一环节单独列举出来作为模型的中间变量。价值判断既是初始变量和成本-收益、非成本-收益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所以价值判断可以化为对三类变量的测量:第一类,移民关注的焦点(家庭、地区);第二类,总的来看迁出原居住地到目的地后是利弊情况;第三类,移民是否认为自己为此工程作出牺牲。
考察以上三类变量,将他们作为自变量、移民的搬迁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价值判断因素对搬迁意愿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搬迁意愿=∑γk Zk (其中γk是三类自变量因素Zk的系数)
(4)初始变量与中间变量
探讨初始变量Xi通过中间变量间接作用于搬迁意愿之间的关系。将初始变量多次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初始因素对中间变量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Zk=∑μi Xi (其中μi是成本-效益和非成本-效益因素Xi对价值判断因素Zk关系的相关系数)。
(5)工程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模型
通过前文借助于归纳、借鉴了人口迁移动力的诸种理论,在行动分析框架内对基础建设工程待迁移民的搬迁动力机制的具体探讨,本研究建立了工程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模型见图3-2。
首先移民对于即将到来的搬迁存在一个思考和权衡的过程,且整个过程是以移民各自的家庭为出发点。搬迁对于家庭所带来的各方面利弊的综合衡量,尤其是经济利益方面的得失衡量,成为影响移民搬迁意愿最主要的因素。
其次,成本-收益因素也是影响移民是否愿意搬迁的重要因素,其中又以搬迁经济衡量和社会资本评价为主导成分,它们不仅对搬迁意愿产生直接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还通过对家庭总利弊衡量的作用间接的影响到搬迁意愿。
4 从研究结果得到解决非自愿移民问题的几点启示
针对以上本研究,笔者认为就工程移民的政策制定执行而言有尚待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认识到工程移民是一个持续时间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牵涉的影响因素众多,需要适时把握重点对待迁移民进行疏导和指引,使其能够从主观心理上认同搬迁并做出积极行动与之相适应。
其次各级政府应该深入了解待迁移民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 中间变量 搬迁的弹性空间
移民个体的基本特征 移民关注的焦点 综合利弊的判断 是否有牺牲感 成本-收益因素
非成本-收益因素
移民搬迁意愿 图3-2 工程移民搬迁动力机制模型 初始变量 因变量 急,尽量减少搬迁带来的经济损失。
另外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应该深入。和具体对持抵触情绪的待迁移民应该耐心沟通。避免拔高搬迁带来的利益和回避有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且需要建立逐级监督机构对政策落实工作进行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