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种停车方式的优与劣
停车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上的造价问题紧紧相关。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种停车方法,并且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但是,我们还是不能马上解决停车问题,关键的原因是经济上的比较:
⑴地面停车场:安全又方便,但不节省土地,实际上浪费了土地的价值;
⑵地下停车:安全可靠又省地,但造价却高;
⑶立体车库:有利于节约用地,但造价高,管理运行费用高,适用于汽车停放量较大时,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宜大量采用,但也可作为一种尝试,在一些高档住宅区改造;
⑷停车楼:分坡道式和机械式两大类,坡道式相对造价较低,技术要求也较低,易于实现,机械式停车楼成本高,但节约用地效果较明显,在用地紧张,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因此在选择停车方式时,尤其是在对旧居住区改造停车的问题上,总是要根据实际经济承担能力并经过多方案比较后来选择合适的停车方式。经济问题是我国当前工程现实可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影响旧居住区停车问题是否能真正得到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改造旧居住区停车问题给我们规划人员的启示
1 、尽可能地把握经济发展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我们规划人员而言,首先,能够尽量准确地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对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发展预测,对人们停车方式、停车观念的把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宏观政策、国内外的经验、先进技术等都了解,甚至是熟悉。切实做到“以人为中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 处理好预留发展用地与现阶段分期实施之间的关系
规划时要考虑足够的预留发展用地,这样就不会导致目前旧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见缝插针地扩大停车用地,以至于占用了许多绿化用地、老人和儿童的娱乐设施用地。但是,同时,还要考虑经济问题,也就是现阶段分期实施的方案。由于经济问题,可能很多建筑无法实施,可以采用将地块全部种植绿化,既可美化环境,也避免了乱搭乱建,下一步发展也很容易,也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规划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份指导分期实施与分期改造的规划。
3、 引进及创新先进技术
我国的城市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我们目前遇见的旧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在国外,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开始改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过程中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来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
当然,自主创新是更重要的,规划人员在做规划时,创新地适度超前地提出某种合理方案,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对我国城市发展都是难能可贵的。
4、 组织好动态交通与停车方式的关系
这是中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适宜的人居环境,在对待私人机动车问题上,分析其特点,合理规划,加强引导是我们居住区内更好地使用私人机动车的前提。居住区内部交通问题从大的方向可以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动态交通最核心的问题是机动车在居住区道路上的行驶方式问题;而静态交通最核心的问题是停车方式问题。
⑴“人车分流”形式是解决私人机动车交通的根本措施;
⑵“人车共存”形式适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⑶建立良好的交通网络是解决私人机动车有效办法。包括,居住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立,小汽车交通网络的建立,自行车交通网络和步行交通网络的建立。
5、 弹性控制
当前的居住区千人指标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居住区发展,在今后不应该有全国大一统的指标,各地的指标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居住小区的车位数量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如:小区在城市中所处区位、城市交通条件、居民出行状况、居民收入状况、车位需求预测等方面对规定指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实现具体车位数量的弹性控制。
四、常州市旧居住区停车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建议政府酌情将以下作为近期目标解决:
1、围绕停车有位,以老小区、次新小区为重点,三年增设停车泊位2-3万个。
2、围绕停放有序,规范停车秩序,保障无车群体的行路权,保证消防、紧急医疗通道的畅通,为车主提供基本的安全防范服务。
3、围绕收费合理,建立合理价格体系,降低停车收费水平特别是车库租用价格,减轻车主停车负担,并对利用小区公用道路和设施停车而产生的经营收益,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保障无车业主的合法权益。
4、完善老小区和次新区公用服务设施,分三年,为三城区60个矛盾突出的老小区和次新区补建一批停车和其他公用服务设施,并对人员混杂、盗窃频发、有实施条件的开放式老小区实行整体或局部封合式改造,切实落实长效管理。
5、为廉租房、低保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全免物业费,为经济适用房家庭减半物业费。
另外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停车泊位,我们建议按照“先区内、再区外”、“先地下、后地面”、“先盘活、后增建”的思路,从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增设补建三个方面,提出了10条措施:
1、盘活存量:①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②明确政策导向,将开发商产权车库的“只售不租”转变为合理价位租售;③利用城市道路及道板和公共空地划线包月制停车;④区内区外实施“保持绿化总量、调整绿化形态”,探索绿色停车。
2、整合资源:⑤与周边单位合作,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行双向错时停放;⑥周边经营性车库和公共泊位为车主提供生活时段的包月停放。
3、增建补建:⑦停车设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三大设施捆绑建设;⑧小区内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⑨针对小区周边单位工作时段停车泊位也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楼,以夜间包月和白天计时两种价格,满足工作和生活双重停车需求,并积极探索利用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⑩对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以增量开发带动存量不足”。就是在对停车困难小区的周边地块进行规划开发时,划出一块用地以零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允许开发商在其地面以上进行商业开发并在地面以下建设停车场库,或将一部分店面以上的楼层作为停车场库,但是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停车泊位产权交给政府,还可以用提高容积率的方式鼓励开发商建设,这样可以节省政府的投入,加快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增设、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市政府从明年起,把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和解决物业管理矛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手抓创新管理、健全制度,一手抓盘活存量、补建增建,既为市民群众营造和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停车产业和物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