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
|
|
|
|
|
|
|
 |
|
|
|


六.教学结构
学习环境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与方法 |
设计意图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多媒体 |
提问 |
为什么保存多年的字画纸质泛黄而字迹仍然清晰? |
思考 |
情景引入 |
多媒体呈现元素周期表 |
引入 |
寻找碳族元素的位置 |
倾听,注意力转移到碳族元素。 |
点明教学任务,引入学习内容。 |
共同讨论 |
师生共同探讨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
呈现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网站、提问。 |
积极探究,构建自我认知体系,归纳记录笔记。 |
主客体交互作用过中,学习者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符合认知规律。 |
合作学习 |
指导总结 |
给学生一定信息技术辅导,与学生对探究课题在线交流。 |
加深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网络化。 |
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
多媒体 |
学习反馈 |
呈现作业网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思考,与教师或学生在线交流,自我评价 |
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
|
小结及 评价 |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 |
归纳及相互评价 |
再次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 |
|
|
|
|
|
|
|
|
|
|
|
|
|
|
|

七.教学评价
(一)知识和技能
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什么?性质有何变化规律?
(二)过程和方法
回忆本课对碳族元素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调查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
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反应。
通过这次网络教学活动,我的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同时,我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1、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更不用说信息的及时反馈,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课件内容,然后对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及时疑问,老师及时解答。最后巩固练习,分成难、中、易三个不同档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并给出相应的解析及答案。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能所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