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论产业演进视野中的人才战略
论产业演进视野中的人才战略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刘 文 军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产业演进;人才结构;人才战略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以上是产业演进的不同阶段对相应人才结构的要求,同时,必须注意到,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与人才发展阶段之间还存在相互适应的逻辑进程,二者并不一定是同步前进的。在由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化阶段向知识密集型的后工业化阶段依次演进的过程中,人才发展一般会经历“积累期→快速发展期→饱和期→饱和后期或相对稳定期”的过程。在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才结构的发展有时会快于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有时会慢于产业和经济发展,从而对产业结构的发展产生先导效应或滞后效应,并导致产业演进的波浪式发展。因此,在认识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特征:人才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人才质量变化的前导性预示产业发展方向,人才数量结构变化的滞后性决定产业成熟过程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等级化是源于人才结构层次水平的有机化、人才技术水平的差异化;人才专业门类多样化带来行业多样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化。

  三、我国的人才战略选择

  产业演进依赖于人才结构的演进,一个国家在进行人才战略的规划时,有必要考虑到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本国产业发展的特殊条件,实现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实现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良性互动。

  (一)我国的产业发展道路选择与人才结构性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全球产业演进的主要方向。21世纪,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将主要从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将是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目标。第三产业在国民中的比重趋增、产业结构软化,将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加速发展阶段,走的是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及其发展战略来推动和支撑,但有研究表明(罗文标等,2003),当前我国产业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尚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1)人才规模不适应于各产业的规模。人才总量太小,各产业人才存量也不适应产业规模。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人才最为缺乏,第三产业虽然相对第一、第二产业人才规模略大,但存量仍然远为不足。(2)人才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在产业中的分布不平衡。各产业人才规模小和人才分布的结构性矛盾,使人才的规模效益和协调效益没有得到发挥,造成拥有最多人才的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远低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最高,但人才存量却较第三产业小得多。(3)各产业普遍缺少高素质人才。非物质生产部门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第一产业人才总体文化程度最低,在第三产业中,邮电、交通运输、通讯业和商业劳动力中各种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比例与第二产业相近,但总体文化水平低,反映了产业的技术构成水准低,也决定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4)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使人才在各行业分布不合理,造成各行业人才专业不配套,人才比重相差悬殊。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比重普遍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多数人才主要分布在相对成熟的行业,而急待发展的行业例如农业、信息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则人才严重不足。专门人才在人才专业结构中的比重较低。(5)人才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困难,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保持着低水平的“刚性”。体现为单一型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较少,使人才只能从事于特定的职业而不能转移。同时,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市场的不完善也使人才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困难。(6)人才存量增长还处于快速发展期,说明还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总之,无论是从人才存量还是从人才流量看,我国人才在各产业的分布都极为不均衡,产业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不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需要。

  (二)与产业演进相适应的人才战略

  为遵循产业演进的规律,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存在人才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我国有必要调整人才战略,重构新的人才结构,使人才发挥其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1、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战略

  我国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新型工业化任重道远。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落后,是未来努力的方向。面对这种不平衡但却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并用动态眼光考虑到它的发展需要,在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层次完整、富有弹性、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发展结构。为此,首先必须研究、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演进的具体进程,了解未来职业结构的趋势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以求在人才开发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人才开发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要针对现有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采取措施解决急迫而又突出的人才质量和配置方面的问题。最后,尤其需要重视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的错位现象,增强预见性,采取预防措施,尽量熨平因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相匹配而导致的产业发展波动,促进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良性互动。

  在考虑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时,尤其要重视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两端,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足够高,足以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其他产业时,产业演进才能真正得到人才资源的支持和促进,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才能为产业体系的演进提供准确的方向,开拓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领制高点,赢得竞争优势。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人口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化

  我国有13 亿人口,在当今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人才就是财富。为使人才发展适应产业演进的需要,首先要培养一个高质量、大规模的人才群体,根本途径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好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和政策性开发,以促进人口、人力资源更多的转化为人才资源。为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并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我国高级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管理现代化。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层级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重视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格局的形成,突破我国高中教育劳动者比例偏低的“瓶颈”。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的建立。尤其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加强教育的适应性,是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中等专业技术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必须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持续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日趋深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不再是一种国际思潮,而已变成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际行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东问题研究《中东问题研究》
电话:029-88302829,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编辑部。 《中东问题研究》(半年刊),创刊于2015年,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专业...
都会遗踪《都会遗踪》
《都会遗踪》(季刊)创刊于2008,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都会遗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13/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水利学报《水利学报》
《水利学报》杂志,于195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882/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力机电...
教育实践与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A)》(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2001年获河北省期刊封面设计奖、2002年获河北省执行著作权法先进单位。 《教育...
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文化》
《科学与文化》(月刊)创刊于1980年,本刊是福建科技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普杂志,内容精彩时尚、轻松活泼又兼具科学性与知识性,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及青少年读者。国内读者...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