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RNA分子量标准; 1、2 分别为重组质粒免疫注射部位肌肉提取的总RNA
M.The RiboRuler™ High Range RNA Ladder; 1 、2 Total RNA of muscle of injection sites respectively
图3 总RNA提取电泳结果
Fig.3 Total RNA

M. 100bpDNA 分子量标准 ; 1、3 分别为 pcDNA3.1 免疫组注射部位肌肉;2、4分别为pcDNA3.1-Hc38免疫组注射部位肌肉
M. 100bpDNA ladder marker ; 1、3 negative controls ; 2、4 muscle of pcDNA 3.1-Hc38 of injection sites respectively
图 4 RT-PCR 检测DNA 疫苗的转录
Fig. 4 Detection the transcriptions of DNA vaccine by RT-PCR
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 重组质粒第2次免疫后8d,采羊血清检测重组Hc38抗原,在约17KD处出现明显的印迹条带(图5),大小与Hc38保守区的理论值一致。

M.蛋白质分子量标准;1.pPROEXHTa表达产物;2.pPROEXHTa-Hc38诱导表达包涵体的纯化产物;3.羊血清与Hc38蛋白免疫印迹
M. protein molecular mass marker; 1.SDS-PAGE of expression product inclusion from pPROEXHTa; 2.SDS-PAGE of purfied expression product from pPROEXHTa-Hc38; 3.Western blotting was probed to Hc38 expression purfied product with sheep serum
图5 Western Blotting 检测DNA疫苗的表达
Fig. 5 Det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DNA vaccines by Western Blotting
2.5 ELISA检测血清抗体 第1次免疫后9d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然后急剧下降;在第2次免疫后4d,抗体开始迅速升高,第2次免疫后10d,达到较高点,然后发现抗体滴度下降到较低水平后开始回升,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同时发现5号羊抗体水平最高,9号羊抗体变化幅度最大,4号和7号抗体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下是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曲线(图6、图7)。

图6 抗体变化规律
Fig.6 Dynamics of sheep anti-Hc38 antibody

图7 免疫组总体抗体变化规律
Fig.7 Dynamics of sheep anti-Hc38 antibody in overall immunity group
2.6 虫卵计数 攻虫后第21天,粪便中开始能检测到少量的捻转血矛线虫虫卵,随着时间推移,对照组和核酸疫苗免疫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逐渐增加(如图8、图9)。

图8 虫卵排出数变化规律
Fig.8 Dynamics of eggs shedding

图9 免疫组总体虫卵排出数变化规律
Fig.9 Dynamics of eggs shedding in overall immunity group
2.7 成虫减少率 感染捻转血矛线虫L3后33d,剖检羊第四胃,收集成虫,按雌雄虫分别计数。对照组平均每只羊的雌虫、雄虫、成虫荷虫数分别为500、450、950,而核酸疫苗免疫组分别为345.3、290.6、635.9(表2)。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雌虫减少31%、雄虫减少36%、成虫减少33.1%。
表 2 羊胃内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计数
Table 2 Abomasal worm burdens
分组
Group |
雌虫
Female worms |
雄虫
Male worms |
总数
Total worms |
雌雄比
Female/male |
成虫减少率(%)
Reduction in worm burdens |
对照组
Control |
500±87.5 |
450±50 |
950±137.5 |
1.11 |
—— |
实验组
Experimental |
345.3±60.3 |
290.6±56.3 |
635.9±104.9 |
1.19 |
33.1 |
3 讨 论
本文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发现,捻转血矛线虫Hc38保守结构域DNA疫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DNA疫苗使绵羊虫卵排出数、成虫荷虫量分别减少了66.6%、33.1%,虫卵孵化率低于5%。核酸疫苗表达的抗原蛋白在动物体内能够得到较好的表达,从而诱导产生较全面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捻转血矛线虫免疫中,Th2型T细胞处于重要的地位
[17],但与寄生部位局部黏膜的T、B 细胞免疫应答、特异性IgA、IgE、IgG1 等抗体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也密切相关,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在“快速排斥反应”和“迟发性排斥反应”中变化尤其明显
[18,19]。研究表明,DNA 疫苗不仅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尤其可诱导在抗线虫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CTL应答反应。本研究发现,该基因DNA疫苗第2次免疫后,5号羊静脉注射方式产生的抗体较高,虫卵数和成虫数也较低;同时8号羊抗体不是最高,虫卵数也较低,这说明在抗捻转血矛线虫免疫中,不仅仅是抗体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是DNA疫苗免疫效果优于重组蛋白的另外一个原因。已有的研究表明,将IL-1、IL-2、IL-7、IL-12、IFN-γ、GM-CSF等作为基因佐剂用于DNA免疫,极大的增强了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抗体水平、CTL、DTH等显著提高,提高了免疫效果
[20~22]。将重组细胞因子与该DNA疫苗联合应用或将细胞因子基因与Hc38基因融合表达构建免疫调节型DNA疫苗,或将捻转血矛线虫Hc38抗原与其它抗原联合使用,制成多价基因疫苗也可能是提高免疫保护的另外一种策略。同时,实验发现8号注射较大剂量疫苗对虫卵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号注射脂质体佐剂的绵羊成虫数最少。本实验证明肌肉注射和联合注射免疫途径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和Fynan等
[23]不同免疫途径的保护效果相符。因此,进一步优化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和免疫途径将有利于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本研究通过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的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证实了捻转血矛线虫Hc38 DNA疫苗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这为研发新型捻转血矛线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现状提供了可能。迄今为止,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免疫保护作用机理有待深入探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