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 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
1.6.1 动物分组 选择体重相当、驱虫后检测无捻转血矛线虫、5~7月龄健康绵羊1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为1号和2号,实验组为第3~10号;首免和二免间隔2 w。第2次免疫后14d,每只绵羊感染10000只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L3)。免疫途径、方式和剂量如表1所示;脂质体佐剂的制备方法参考文献
[14]。
表1 实验动物分组及免疫情况
Table 1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every group and immunization
No |
首免途径及剂量
First immunization |
二次免疫途径及剂量
Boosting |
1 |
无 |
无 |
2 |
肌肉多点注射pcDNA3.1质粒600ug |
肌肉多点注射pcDNA3.1质粒600ug |
3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无 |
4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5 |
静脉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静脉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6 |
涎腺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涎腺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7 |
多途径(肌肉、静脉、皮下)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多途径(肌肉、静脉、皮下)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8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1500ug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1500ug |
9 |
脂质体重组质粒肌肉多点注射600ug |
脂质体重组质粒肌肉多点注射600ug |
10 |
肌肉多点注射GenEscort150ul+重组质粒600ug |
肌肉多点注射重组质粒600ug |
1.6.2 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疫苗的翻译 以pPROEXHTa-Hc38原核表达蛋白制样、SDS-PAGE、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后,以核酸疫苗第2次免疫后2w绵羊血清为一抗、兔抗羊IgG-HRP为标记二抗进行免疫印迹。
1.6.3 ELISA检测抗体水平 于第1次免疫后9 d、第2次免疫后4、10、18、24、52d采血分离血清,l﹕50 稀释后按常规方法操作
[15]。
1.6.4 虫卵计数 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
[16]。捻转血矛线虫L3感染后,分别于第21、23、25、27、29、31、33 天羊直肠采集粪便,用于虫卵计数。
1.6.5 成虫计数 感染L3后第33 d,颈动脉放血致死绵羊,收集第四胃,分离捻转血矛线虫,分别计数雌雄虫数目。
2 结 果
2.1 DNA 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2.1.1 通过质粒PCR扩增,电泳得到约450bp的扩增产物,与预期结果相符(图1)。

M.DL2000 DNA 分子量标准; 1.阴性对照 ; 2.Hc38保守结构域所在基因片段扩增产物
M.DL2000 DNA ladder marker ; 1..negative control ; 2.PCR products of Hc38gen of conserved domain in fragment
图1 Hc38保守结构域所在基因片段PCR产物电泳结果
Fig.1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PCR products of Hc38 gene of conserved domain in fragment
2.1.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电泳得到约为442bp和5348bp的条带(图2),与预期结果相符

。

M. 100bpDNA 分子量标准 ; 1/2. 重组质粒pcDNA-Hc38经
Hind Ⅲ 和
Xba I 双酶切后的产物

M. 100bpDNA ladder marker ; 1/2. Recombinant Plasmid digested with Hind Ш and XbaⅠof pcDNA3.1-Hc38
图2 重组质粒pcDNA3.1-Hc38的双酶切电泳结果
Fig.2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cDNA-Hc38
2.2 DNA疫苗的制备与纯化 多次大量提取质粒并纯化后,测定OD
260/OD
280的值均在1.8~2.0范围内,达到了疫苗注射的要求,并肌肉多点注射小鼠200ug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3 RT-PCR检测 重组质粒免疫后8d,在小鼠注射部位的肌肉中检测到Hc38基因的转录,而对照组无相应的扩增(图3、图4)。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