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 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本投资的界定
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本投资(human capital investment)是以产学研合作各方为投资主体,以虚拟研发团队为投资对象,同时虚拟研发团队成员又是自我投资的主客体,合作主体和虚拟研发团队通过一定量的投入,增加产学研合作所需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活动,以实现合作各方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由于风险与投资共存,有什么样的投资就会有相对应的风险。在人力资本各类投资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的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由于自然灾害、国家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重大突破以及突然事故造成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外界环境变动所致的环境风险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的,而且相比较而言属于小概率事件。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外界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因此本文将忽略此风险因素。
3.3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分类
按照产学研合作投资主客体是否为同一体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产学研合作主体投资风险和虚拟研发团队自我投资风险。由于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在对虚拟研发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管理和虚拟研发团队自我投资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一过程必须经历一个由私人人力资本转变为社会人力资本,进而再转化为具体的虚拟研发团队资本的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从相对静态的单一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大致上包含对象的选择环节,将素质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开发环节,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配置环节,激励环节和延长人力资本使用期、收益期的维护环节,各个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包涵自我投资的成分(团队信任、人际关系、资源投入和角色转化)。这一人力资本价值实现链的过程蕴含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因素。

3.3.1 产学研合作主体投资风险
该风险是产学研合作主体在人力资本各项投资中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而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分为产学研合作主体投资行为风险和虚拟研发团队成员反应行为风险。按上述人力资本价值转化的过程,则主体投资行为风险具体表现为对象选择风险、培训风险、激励风险、维护风险和产出风险,虚拟研发团队成员反应行为风险为道德风险和流失风险。
·项目与对象是否匹配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价值观、个人目标、性格志趣、背景经历、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应该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的特点和具体的研发要求相匹配,又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和收益的长期性,还要求投资的对象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然而产学研合作主体在实际的对象选择时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性,很难或不可能逐一精确地考察这些指标,结果投入的人力资本与研发项目不相适应。
·培训风险
产学研合作提高研发团队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培训风险是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培训项目,但在项目完成后投资者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现象,即投资后所得的培训收益的不确定性。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包括前期准备阶段、培训实施阶段、培训效果评估阶段三个流程。
·配置风险
为了将合适的成员放置在研发的位置或为了进一步培养研发成员各方面的能力而对其与岗位进行配置而发生的投资,该方面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匹配的研发人员离开原岗位而造成的空职损失,以及为使该研发人员适应新岗位而发生的岗位再培训支出。
·激励风险
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投资的承载者是虚拟研发团队的成员,他们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其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对其构成激励的外部环境。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W.James)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显然,如果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会导致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