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的学科结构调整必须与“十二五”规划的产业结构优化相适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重点发展直接为信息、材料、生物等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专业,并且大力发展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支柱产业所需的专业。二是加大与天津外向性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如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培训业等所需专业。三是加大专业改造的力度,减少社会需求量较少的专业;对于一些基础学科更新教学内容,与现代发展接轨;对于某些专业面过窄的专业,采取合并方式,拓宽就业面;对于重复设置的专业,通过撤除或并入其他专业进行改造调整。四是加强学生们的英语、计算机能力,增强其通用知识水平。
(四)创新制度,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顺利执行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光有目标、计划是难以成功的,必须有强力的制度保证其顺利实施。首先,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核心控制地位,通过政府管理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方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实施。一方面政府就宏观上经济部门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向各个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出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招聘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具体反映,要求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调整自身学科设置。其次,要建立激励和惩治制度,规范高校在自身结构调整上的行为。通过财政拨款机制,保证教育结构调整的顺利执行。对于那些不顾长远发展的短期办学行为加强惩处力度,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并且,鼓励与经济结构相一致的学科专业建设,保证优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适应天津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练晓荣.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协同发展理论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09,(2).
[2]宋宁宁.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教文汇,2008,(3).
[3]郝克明.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