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引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来源,很大一部分依靠新型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而支持这些新型技术的发明与实施、高新产业产品的开发, 主要依靠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在经济结构发展的同时,天津高等教育也进行跨越式的发展、改造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科结构等也做出了经济的调整,以适应产业结构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高等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协调发展。
(一)天津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经费投入
数量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基础和办学规模。如果学生数量较少,既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年来,天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加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从1991年的5万人增加到45万人,增长了9倍,其中“十五”期间人数翻了一番。
教育经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保证,伴随学生、学校数量扩充,高等教育需要更多的学生培养费、教师薪酬费和一系列的教学设施软硬件费用。如果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够,会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环境。20年来,天津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教育财政投入,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10.6亿增加到2011年的302.3亿,增长了近29倍,2011年天津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7%。
(二)天津高等教育的培养结构
为了更匹配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对研究型人才越来越重视,扩充研究生的数量。其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最后,重视普通职工的成人教育,提高各层劳动者的素质。从表4中可见,2011年与1999年相比,研究生增加了6.6倍,本科生增加了4.1倍,专科生增加了8.2倍。
表4 1999-2011年天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变动(万人)
年份
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成教学生
1999年
1.9
7.1
0.7
6.8
2003年
10.0
14.5
2.1
11.6
2007年
14.4
22.7
3.1
9.3
2011年
15.6
29.4
4.6
6.7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年鉴2000—2012
(三)天津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
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相衔接主要通过学科建设,有什么样的学科结构,就产生什么样的人才结构。而这些各个专业培养的人才将输送到天津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中去,成为其中坚力量。为了适应天津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加快了调整速度,使其更为合理。
为了推动天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等学校在重点专业的建设上加大投入,调整学科结构,加大工科学生比例,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2010 年 4 月天津市教委审批并通过 22 种新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2011 年,天津市开启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计划,重点建设 59 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同时也全面对高校专业进行整顿,接近40%传统专业需要调整方向。
表5 天津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本科各个学科学生数的比重(%)
学科
1999年
2003年
2007年
2011年
2011比2007增加
2011比2003增加
哲学
0.18
0.16
0.08
0.07
-0.01
-0.15
经济学
15.98
24.03
7.44
7.05
-0.39
-16.98
法学
3.10
3.46
3.51
2.77
-0.74
-0.69
教育学
2.97
5.48
4.42
4.04
-0.38
-1.44
文学
10.23
14.50
18.19
17.81
-0.38
-3.31
历史学
0.75
0.38
0.30
0.27
-0.03
-0.11
理学
6.26
8.63
8.63
8.59
-0.04
-0.04
工学
52.51
36.46
32.21
34.11
1.90
2.35
农学
1.36
1.37
1.16
1.10
-0.06
-0.27
医学
6.67
5.54
5.81
5.31
-0.50
-0.23
管理学
18.25
18.18
-0.07
18.18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年鉴2000—2012
三、天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天津经济要迈上更高台阶,并成为教育强市,任务非常艰巨。天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服务于天津本土经济发展,要与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步调保持一致。
(一)扩大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
教育经费的短缺是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天津市重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但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还是不够,2011年天津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7%,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3.83%,低于全国1.13个百分点。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根本之路,就是要在保持现有水平下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多渠道经费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提高公平性,利于扩大高校规模等。多渠道经费一般包括发展有偿服务,校办企业创收,产学研合作,社会团体业的捐赠以及招收留学生,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和争取更多的国家教育资助。
(二)优化高等教育培养结构,造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第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把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市作为重要战略方向。2011,天津本科生于研究生的比例大约为6.4:1,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未来要大力扩大研究生规模,建设更多的研究生院。同时,在研究生的内部比例优化上,一方面要增加学术理论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
第二,逐步实现合理的高校层次梯队。继续发扬天大、南开作为一流大学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作用,对普通高校结构调整的指向作用,并将其建设成世界闻名的学术研究性大学;将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市属高校列为二梯队;全面提高其他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私立大学使其成为天津高等教育的三梯队;面向一线基层部门,培养一批实用、技术型人才,使其成为四梯队。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