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因对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班级干部在任期间,除非出现重大失误,否则无论班级事务民主管理成效如何,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也一届坏也一届。辅导员也往往看在班团委惟命是从的份上,对他们的不足和错误加以容忍或包庇。
最后,由于缺乏民主参与,在班级事务民主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或以完成上级指令性工作为目标,班级发展规划缺乏目标;或是制定的管理目标脱离班级实际情况,班级发展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的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本应作为班级事务民主管理最佳载体的班团委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甚至阻碍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培养的尴尬局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班级事务民主管理因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甚至沦为“管理鸡肋”。要想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民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大舞台,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辅导员民主管理意识。
辅导员作为高校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 目前大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集中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内容,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凸显。
笔者认为,高校管理者要为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高校管理者制定辅导员评价内容时,要在坚持客观全面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导向性与注重发展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辅导员推行班级事务民主管理情况的考察,奖优罚劣。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辅导员推行和引导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动力。
推而下行,辅导员在对班级干部的评价中,也需将民主管理的效果作为考核班级干部的重要参数。此良好风气一经形成,必将推动大学生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民主管理的精神实质。
民主管理既是一种组织形式,又是一种管理制度,从这个意义上,它要求权力执行公开化,让全体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强调“对决策过程的参与本身就是目的,而非仅仅是索取自己利益的工具”[2]。这是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尊重和肯定,也是民主管理的内在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民主管理不仅是一种实在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是一种平衡的具体机制,它更应是“一种通达宽广,超出我心,贯通人对同类的爱的精神”[3]。因此,民主管理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节制、理性、生硬刻板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款上,其实质应是实事求是,平等自由等精神在管理形式上的综合体现,是博采众长形成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对民主管理的认识,领会民主管理的真正含义,正确对待行政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在管理中做到既发挥行政手段和制度操作的保障作用,又发挥民主管理决策科学性的主导作用。学校管理者和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民主管理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3、广开民主管理渠道,浓厚民主管理氛围。
当代大学生是最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敢做敢为,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但他们又是较敏感,较脆弱,性格易波动的群体。他们思想中的质疑意识,不服从性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尊重,平等,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在把握大学生群体特性的基础上,思考学生的民主管理的方法和渠道。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价值,创造认可体验。激发学生的民主参与热情是实施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见和建议,创造他们独立思考的氛围,保证他们的认可价值体验,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热情。
其次,广开民主参与渠道,加重学生民主决策的比重。学生是否对班级事务管理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或让决策真正地反映学生多数意见,是激发学生进行民主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对议程的最终控制”的程度大小是与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热情成正比的。
最后,通畅民主管理渠道,尊重学生的真正需求。辅导员应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动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需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多维度的民主管理模式和管理渠道。如设立网上民主管理平台,召开各个层次的学生座谈会等。在推进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整改措施等信息反馈的程度和效果是其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4、切实发挥班团委的作用。
班团委是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最重要的载体,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进行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主渠道。要想切实发挥班团委的作用,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首先,辅导员要千方百计地启发班级学生的民主热情和民主意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民主程序,精心设计班团委干部的选举。对于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民主事件,辅导员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及时予以公布,实行一票否决权,从源头提高民主管理的纯洁度。
同时,对于班团委干部的选举,辅导员要注重选苗育苗,把真正适合的学生引领到班级干部的位置上。
其次,对于当选的班团委干部,辅导员要强调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要以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参数。
辅导员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建立班团委干部实行群体民主决策制度、学生民主评价制度、民主管理保障机制等各项制度,为班级事务的民主化管理构建横向坐标;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年级为纵向坐标,推行“集中指导”下的大一民主管理、“有限民主”下的大二班级管理、“广泛民主”下的高年级管理[4]等。
最后,班团委干部要借助班团委这个平台,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制定班级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在制定好规划后,要加强“执行力”。除非遇到极特殊的事情,否则按规划发展。同时要努力了解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切实困难,切实维护班级学生的切身利益,做到“不媚上、不压下”。
如此一来,班团委就可以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切实引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团结班级同学在短暂的大学阶段中,创建良好的班风,使个人和集体共同进步,使大学阶段真正成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
5、以“民主”的方式来贯彻“集中”,根本保证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顺利开展。
民主越广泛,民主管理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越大。
对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明显与事实或班级发展不相符的事情,如果班团委干部和其他同学有意见分歧,那么班团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班级大会等形式进行分析讨论,争取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后予以纠正。如果是班团委干部和同学的意见一致,那么辅导员要先做通班团委干部的工作,然后通过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具体措施加以纠正,绝不可以简单粗暴地以行政命令对民主管理加以否定。对于一些操纵民意的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