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是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宁夏高校国贸专业应重新确定培养目标,依托区域经济构建自身专业特色,重点培养为宁夏地方经济发展与中阿经贸论坛服务的国贸专业人才。为此,本文提出了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并重点探讨了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师资队伍的强化等问题。
[关键词]中阿经贸论坛;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担负举办中阿经贸论坛的重任下,宁夏作为我国面向阿拉伯世界的经贸合作前沿地带,需要增强自身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中阿交往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也派生出了对外向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事实上,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也是地方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的关键。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与重点院校学生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地方本科院校不应效仿重点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而需依托区域经济构建自身专业特色,以便学生在就业时与重点院校毕业生进行错位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宁夏高校本科国贸专业的总体定位应是“立足宁夏,面向中阿经贸论坛,应用为主,强化素质”,重点培养为宁夏地方经济发展与中阿经贸论坛服务的国贸专业人才。
一、中阿经贸论坛概况与宁夏国贸人才需求前景分析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拥有22个国家、142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3.39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历史上,中阿就通过“丝绸之路”的间接和直接贸易往来,交往频繁。近年来,双方政治交往密切,高层往来增多。2004年1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罗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穆萨和阿盟22个成员国代表,全面阐述了中方关于成立中阿合作论坛的设想;同年9月14日,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和阿盟秘书长穆萨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着眼21世纪双方关系长远发展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大举措,也具有回流石油美元,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夯实中阿关系基础的战略意义。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以上。回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阿拉伯民族有着相近性和关联性,宁夏也因此具有了与阿拉伯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的独特历史与人文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宁夏已紧抓机遇,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宁夏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以及“向东看”几乎成为阿拉伯世界共同心声的大背景下,力争借助中阿经贸论坛,以懂阿知阿的长项打造一个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为主,并面向世界开放的经贸合作新平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大视野、大手笔、大力度地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阿拉伯国家所需,宁夏所能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快捷的交通环境、优良的投资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和互补性强的产品,真正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双向交流的枢纽。目前,宁夏首府银川已成为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并已成功举办两届论坛。但综观中阿经贸论坛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才问题无疑已成为影响论坛持续发展的瓶颈:人才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中高级涉外商务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且人才层次较低。精通阿语,熟谙阿拉伯国家风土人情,能与阿拉伯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阿拉伯国家法律、金融、投资、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贸人才是当前市场的紧缺人才。
二、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
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综合性大学及财经类名校在培养目标的选择上往往二者兼顾,但相对侧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就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宁夏高校国贸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状况与多数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类似,与研究型大学趋同,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上未能形成自身特色,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因而,结合区域优势,宁夏高校本科国贸专业应培养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国贸专业人才,在培养目标设定方面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个性角度而言,一方面,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努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都能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要强调以专业一般素质为基础、专业特色素质为本位,培养适应中阿经贸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国贸专业就是要培养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外贸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除需具备国贸专业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及相关法律等),更应具备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专业特色素质。而所谓专业特色素质是指要了解一些有关阿拉伯国家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阿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此可以认为,宁夏地方高校国贸专业的总体定位应是:“立足宁夏,面向中阿经贸论坛,应用为主,强化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2、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3、了解主要阿拉伯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初通阿拉伯语;4、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熟练运用英语为工作语言,达到与阿盟人士无障碍交流的水平;4.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涉外经贸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中阿国际经贸活动的实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三、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面向中阿经贸论坛的“3+1”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想是,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沙特、阿联酋等国学习1年,为民族地区培养懂阿知阿的国际化商务人才。一般而言,外贸业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技能。经过一年时间的留学,学生大多可以熟练掌握阿拉伯语,并了解所在国的基本情况,毕业后可从事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外经贸工作。目前阿盟国家教育发展较快,但是受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结构和历史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阿盟内部各国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相对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应较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利用阿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和师资等,通过联合办学,加快适应中阿经贸发展需要的国贸人才培养。此外,还可以通过招收阿盟国家留学生的方式,增进我国对阿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学生同阿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