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表示。
(3)准时性
[1] [3]。随着现代人们时间观念的逐渐增强,行为的计划性大大增强,这就必然增强人们对交通工具准时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减小误事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为避免误事而提前出行的时间损失。
因此,可以用列车运行正点率、交通堵塞率、航班误点率定量描述,这些指标属于获益性指标(获益性指标:数值越大,消费者获得的效用越多)。本文用正点率的倒数r
j3(=1/正点率)表示,则该指标为损失性指标。
(4)舒适性
[1] [3] [5]。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性体现了现代旅客对交通运输追求的服务水准,它包括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坐席的舒适性、载客拥挤程度、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等,这些指标是获益性指标。旅客追求舒适度的目的是减轻旅行的疲劳,旅客乘车的疲劳感觉随旅行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增强
[1]。
该属性一般不易定量表示,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引入定量指标来间接描述该属性,如旅行中人均占有的空间大小、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等。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后,以疲劳度指标定量描述舒适性。疲劳度r
j4(损失性指标)按下式计算取得:
r
j4=F
0[1+a
fmax(0,T
f-t
f)] (2-2)
其中,F
0=1/(C
s+1/C
a) (2-3)
式中,F
0为与交通工具乘坐舒适度有关的疲劳度因子(无量纲);a
f为疲劳程度随乘坐时间的增长系数;T
f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旅行时间(h);t
f为旅客因乘坐时间较长而疲劳感开始加强的旅行时间(h);C
s为交通工具上人均占有的空间大小(m
3);C
a为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坐席的平均振动加速度峰值(m/s
2)
[1]。为了计算简便,可以令:r
j4=F
0=1/(C
s+1/C
a)。
(5)经济性
[1] [3]。旅客享受运输服务的前提是支付相应的运费,各种运输方式所需运费的多少是旅客选择交通工具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运费成为旅客选择交通工具最为直接的经济代价,对具有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影响很大。因此,票价的高低成为旅客选择交通工具的敏感性因素之一。
运费包括主要交通工具车票费用、与主要交通工具衔接所需费用、旅途中的其他费用等。为了简化起见,忽略整个旅行过程中除主要交通工具车票费用之外其他费用,因此可用运价率r
j5来定量描述各方案的经济属性,运价率为损失性指标。
(6)方便性
[1] [3]。关于方便性,指旅客在整个旅行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快捷性。可以用各种交通工具所需的中转次数、各种运输方式的发生频率、需提前购票时间、候车时间等指标来描述。这些指标属于损失性指标。对这四种量化指标进行标度处理后形成方便性属性值的无量纲指标r
j6:
r
j6=N+I+D+F (2-4)
式中,N为相应方案在起讫点间所需换乘交通工具的次数;I为相应方案开往同一目的地的发车间隔(h);D为相应方案购票所需提前的时间(h);F为相应方案的候车时间。
(7)象征性。象征性是指旅客在接受运输服务的过程中选择的交通工具所能显示出的体现旅客身份、地位水平大小的属性,是旅客炫耀心理的一种追求。炫耀性消费是人们在社会中建立身份表达、获取文化认同的诸多路径之一。人们把消费商品当作沟通工具,当作“身份”的象征,每一个体想借助于这个方式以获得一种安全感。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人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实用功能,而越来越注重商品所能体现的符号意义
[6]。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这种符号象征意义在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在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心理追求与炫耀的渴望表现。
此目标属于首次应用到对交通工具服务要素的评价,鉴于此指标难于量化,所以在运输阻力模型未予考虑,而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予考虑。
在综合评价中,一般各个指标值的单位和量级是不同的。这样,各指标之间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给系统综合评价带来了不便,因此必须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7]。本文在运输阻力模型中,将各个方案6个属性值转化为在[0,1]区间内的标度,公式如下:
r
jk=x
jk /x
k max (2-5)
以上是根据交通工具服务要素水平来分析影响旅行者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的因素,除此之外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和自身因素也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3 基于不同出游动机的旅游者类型划分(在某一旅行区间OD)旅客选择运输工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即各种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为备选方案,旅客对各方案的速度、安全、准时、经济、舒适及方便等有关属性进行权衡,并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出行的性质等,从中选择旅行交通工具
[1]。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旅游局共同制定的国内旅游者概念的规范,国内旅游者是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
[8]。从定义中我们可知,此处定义的旅游者概念基本上涵盖了乘坐交通工具的所有人群。因此,我们假定本文中的旅游者与出行旅客属同一概念,不再作区分比较。根据2002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对国内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出游的动机情况。观光旅游占42%,探亲访友占26%,休闲度假占18%,公务会议占6%,商务活动占2%,文体科技交流占2%,其他目的占4%。
目前评价旅客时间价值方面有多种方法,但各有所侧重。本文考虑到旅游者出游成份复杂,出游动机也多样化,故根据旅游者在时间价值方面对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的趋同性,现将上述旅游者类别分为四大类: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类(60%)、探亲访友类(26%)、商务会议交流类(10%)、其他类(4%)。份额参考2002年(最好是最近年份)我国国家旅游局对国内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
因此,可以按照上述旅游者类别进行调查,采取调查分析方法确定第i类旅游者对第j类交通工具第k个服务要素的权重,见表1。每个服务要素重要性取值范围为0-10。根据调查资料整理,求得第i类旅游者在一定旅行距离所赋予各服务要素重要性的平均值,再将其规范为权重。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