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土地利用与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郭营 周清
【分  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关 键 词】 土地利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4  我国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效益
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三类,其中后两类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辅助性用地,在前一类中也只有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和盐田三项用地是二 、三产业的直接用地。如果按这三项直接用地来分析,东部地区占其建设用地总量的 8.8%,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8.5%和22.7%。用地规模通常反映了产业和行业的不同,而产业规模又通常反映了用地效益。在我国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中,东部地区 59.9% 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4.4%和1 5.7% 这与建设用地的规模(特别是三项直接用地的规模)是密切相关的。
建设用地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用地,单位用地投资多少往往反映到用地效益的高低上,我国东部地区每公顷建设用地 的地均产值是西部地区的3倍,除了用地构成的差别外,与单位用地上投入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全国 1996~2001年已利用地年均固定资产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分析,国家对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年均已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15:4:1,全国年均已用地基本建设投资东中西部地区比例为11:3:1,在全国来看,各省区的前五位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后五位依次为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上海与新疆年均已用地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为 300:1,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297:1,东西部的差距从这两组悬殊比例中可见一斑。西部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增长速度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少是导致西部已用地经济效益较低的原因之一。
三、促进我国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3.1   提高我国农用地经济效益的思考
3.1.1  集约利用农地资源,逐步提高林地和牧草地的经济效益
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用地的效益通常取决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的多少,广种固然也可以达到多收的目的,但广种低产多收与少种高产多收之间在经济效益上是很不同的,因此必须实行集约化的经营,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投入,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1.2  农用地的利用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土地具有多宜性,质量越好的土地多宜性越强。就农用地来说,是用作耕地、园地 、林地 、牧草地或是鱼池,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社会需求,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益。
3.1.3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用地的规模与结构
市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各种市场要素配置的动态性。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用地的结构必然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人为地凝固用地结构或种植结构,其结果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效益的下降并使土地利用者为此付出代价。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农用地结构如具有动态性调控应变空间,在确保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农用地内部的地类应有弹性变更的活力,僵化的用地结构是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的,土地经济学里的“经济供给原理”指的就是用地方向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极具现实意义,值得深思与不断探索。
3.2   提高我国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思考
3.2.1  大力发展经济,搞好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加大对西部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
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替导致的资源在产业间的重新分配 ,是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最根本的动力。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程度的结果。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众所周知,在我国国土面积中,东部占1 1.4%,中部占17.6%,而西部却占71.0%。但在现在的建设用地中,东、中、西部分别占35.8%、35.3%和28.9%。除特殊用地外,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以及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也都是东部、中部的比重高于西部。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加大对西部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增加城镇、工矿以及交通、水利等项建设用地 ,并在提高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在正确审视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用地合理分析当前经济才能较好的研究出我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问题入手,提出适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业侨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8l-84.
[2]张雷,陈文言.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转换—— 以长江干流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1):3-8.
[3]Perloff H.S,Lowdon W.Jr.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InSpenglerJ.J.ed.).Natura Resource and Economic Growth,Resource sfor the Future inc.[c].Washington.1961.
[4]李植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5]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l9.
[6]史培军,陈晋 ,潘耀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2):151~160.
[7]谭永忠,吴次芳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J].中国软科学,2003,(3).
[8]王良健等.区域土地资源可持 续管理评估研究----广西梧州市为例 [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3):200—205.
[9]梁湖清.生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0]张波,郑新奇.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l,l2(56):31—36.
[11]安旭东.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c].[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图书馆,2002.
[12]侯学钢,彭再德.上海城市功能转变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规划,1997,(4):8—11.
[13]荆树庄,范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7):40~45.
[14]刘卫东.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任务[J],中国土地.1996,(1)
 [C]2002,8
[15] 郭文华,郝晋珉,覃丽等.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数探讨[J].资源科学,2005(3)
[16] 王业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81 84
[17] 熊鹰,王克林,郭娴。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5):69—72.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文学自由谈《文学自由谈》
《文学自由谈》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015/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反...
快乐阅读《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杂志,月刊,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河南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503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人文...
检验检疫学刊《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79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管...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是由浙江省高校图工委主办的双月刊。本刊是集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及图书馆工作实践交流为一体的专业性期刊。设有《改革和探索》、《...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