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2
来源:互联网 shenrui |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正文:

全程导乐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谭恩

梧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妇给予全程导乐陪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自然分泌的60例产妇,将所入选产妇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全程导乐陪伴,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自然分娩产妇给予全程导乐陪伴,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产妇分娩顺利进行。

【关键词】导乐陪伴;分娩镇痛;自然分娩;效果

  自然分娩是指在安全的前提下给予胎儿经阴道分娩而无需人工干预的过程。在自然分娩中,生产力、产道和胎儿是三个基本条件。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相关研究表明[1],实施全程导向伴随自然分娩的音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可以改善产妇的不良心理状况。本文探讨了自然分娩母医分娩全程导游音乐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自然分泌的60例产妇,本研究经过我院护理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将所入选产妇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产妇中:年龄范围25-35岁,平均年龄(30.34±2.41)岁;对照组产妇中:年龄范围25-35岁,平均年龄(30.26±3.08)岁;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纳入标准:所入选产妇均在护理人员讲解下了解目的与具体实施方法,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签定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分娩护理,产妇在生产时,护理人员对产妇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胎心及羊水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实行麻醉,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全程导乐陪伴:(1)改变体位,指导产妇正确卧位,可通过适当调节体位,缓解产妇疼痛感。询问产妇体位安置舒适度,及时给予调整。(2)按摩,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体力缺乏,生产用力会有腰酸背痛感,护理人员应当给予腿部、手部按摩,缓解产妇酸胀感,保证产妇生产顺利。生产后给予适当按摩能够提高产妇恢复。(3)陪伴,选择经验丰富,负责任的护士陪伴母亲全程,并在产妇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与产妇充分沟通交流,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根据产妇之间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沟通方式,缓解产妇焦虑感,帮助产妇树立分娩信心。(4)豆袋热敷,使用纯棉布料制作成棉麻袋,内装黄豆,将黄豆袋使用微波炉加热3-5分钟,护士用手掌内侧测试温度。产妇在生产结束后将豆袋放置相应位置。在使用过程中评估产妇耐受程度,及时给予更换。(5)催眠,产妇在生产后可通过音乐对产妇进行催眠,消除产妇疼痛感。(6)心理暗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况,应告知产妇不良心理状况不利于生产。告知产妇的生产进度,缓解母亲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母亲能够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生产。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进食,呼吸,产妇在进入分娩室内时,告知产妇正常宫缩时间,使其配合宫缩呼吸。密切关注孕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告知产妇胎儿娩出全过程,提高产妇兴奋性,确保产妇顺利生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采用VAS进行评分,评分标准[3]:满分为10分,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产妇疼痛症状能忍受,4-6分为产妇有疼痛症状并影响睡眠;7-10分为疼痛剧烈,产妇不能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分)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观察组(n=30) 1.25±0.25 3.53±0.85 2.74±0.85

对照组(n=30) 2.34±0.84 7.39±2.36 4.95±1.57

    t    6.812 8.429 6.780

    P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产妇会感到剧烈疼痛,是因为胎儿会通过产道挤压产道,特别是在子宫下部疼痛最为明显。宫颈和阴道、会阴部造成损伤和牵拉也会导致产妇疼痛现象[4]。疼痛症状会降低产妇生存质量,为此,探索一项合理化分娩期间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方向。

  有相关报道指出[5],在未实行导乐陪护时,产妇疼痛评分高,不利于产妇分娩,容易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不利于顺利生产。实施全程导乐陪伴临床效果显著,从多个方面共同干预,有效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选择一名经验丰富护士全程陪伴产妇,并给予相关指导,使产妇安心进行生产;告知产妇不良心理状况对生产的不利,多于其沟通交流,缓解产妇焦虑感;根据产妇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树立产妇生产信心;适当改变产妇体位,提高产妇舒适感;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适当手法进行按摩,缓解产妇肌肉酸胀感,提高生产效率;产妇在生产后给予豆袋热敷,根据热敷原理,能够达到镇痛效果,且豆袋为实物,非药物性方法,在使用后不受体位、适应症影响,产妇能够自由活动,对产妇新生儿无影响,产妇及家属较易接受,使用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实用;产妇在生产恢复期给予催眠疗法,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疼痛感;产妇生产过程中给予心理暗示,告知产妇胎儿娩出过程,提高产妇兴奋性。[6]。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实行全程导乐陪伴显著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产妇疼痛评分也有效降低。本文研究表明自然分娩产妇给予全程导乐陪伴,显著改善产妇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自然分娩产妇给予全程导乐陪伴,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可作为今后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程虹.乐蓓尔镇痛分娩仪配合导乐陪伴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598.

[2]朱文爱,王桂娜,余紫玲, 等.导乐陪伴与第二产程半卧抱膝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63-64,65.

[3]黄丹丹.自然分娩产妇应用全程导乐陪伴模式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9):28-30.

[4]杨越.全程陪伴结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2):77-79.

[5]唐敏,张海珠.多维分娩镇痛模式对初产妇产程及阴道分娩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53-55.

[6]黄晓玲,谭惠兴,许雪洁, 等.分娩监护镇痛仪联合催眠分娩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6):105-107.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四川劳动保障《四川劳动保障》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65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维权 观...
通信世界《通信世界》
《通信世界》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405/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产业_企业...
生物技术世界《生物技术世界》
《生物技术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的部级、国内目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性商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672/Q、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2060),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向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西华大学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刊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江南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学术刊物。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坚持“百花齐放...
建筑学报《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杂志,于195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930/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建筑摄影、...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联络
2007-2021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qkwtougao@126.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1 中国期刊网(sook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0005474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qkwtougao@126.com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