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孤独也是一种美
发布时间:2023-10-16 来源: 访问:
孤独感作为一种心理情绪时常折磨着每一个人。因此一提到孤独这个字眼,人们往往把它与消极和颓废联系起来,认为它有悖于人生,有悖于生活。孤独是人们失去生活热情之后的冷淡,是远离人群和集体后的一种沉沦,是悲观厌世的一种消极逃避。其实这种形而上学式的判断是十分武断的。

作为一种思想情绪和心理体验,孤独感的产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一个完全没有孤独感的人倒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人作为感情动物,对周围的环境和眼前经历的事情有一种天然的敏感体验。眼前的情景带给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变化一点都不为怪。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过去整日为温饱而焦虑和劳作的人们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和闲情逸致去思考和琢磨一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了。这些思索带给大家的却并不都是精神和心理的快乐。大多数人思考之余发现在当今社会自己与社会,与集体,与朋友,甚至与自己的家人有了一种隔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难,总有一堵隐形的墙在阻隔着人的心灵。许多人对现实的存在产生疑虑,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产生困惑,对未来缺乏信心。伴随着思索的深入,困惑和不理解逐步加深,孤独感也随之不由自主地降临。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孤独感的产生成了一种普遍的可能。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过去那种团结协作,集体劳动的生产场面几乎消失。人们的协作关系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中变得越来越隐形化。劳动者的劳动呈现得越来越个性化。独自一人操纵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从事生产,不必与很多人在同一时空里进行身体的接触与碰撞。长年累月,一个人孤守机器设备,尽管自动化程度很高,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产生孤独感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高科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是却也极大地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减少让人们独处的机会越来越多。独处机会的增多,为孤独感的产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高楼作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象征,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这种用钢筋和混凝土构筑而成的,耸入云端的简单几何体,在中国各个城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像鸽舍一样的高楼将一个个高大的立方体分割成一个个狭小的单元,提供给每一个住户。每一个住户又用结实的金属门和金属网将属于自己的一方狭小的天地封闭起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风险的增大,让人们很少再有闲暇的时间像过去那样过一种从容悠闲的生活。闲来无事随随便便地串门、聊天、品茶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穿梭在高楼森林中的人们在这样一种生存和居住环境中,内心的孤独感在一种十分自然的状态下被强化着。

然而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谁也无法阻挡。作为一个处于当今时代的社会人,我们要学会调整自我,让自己去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当孤独感袭来得时候,要用一种优雅的风度和淡定的心态来忍受孤独。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让自己忘掉各种功利性的目的,在寂寞中通过纯理性的思考,寻求到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慰藉。这样内心世界也就会变得丰富和深刻。当有了一个丰富和深刻的内心世界时,任何人生的挫折和磨难便不再是一种精神折磨,而是一种精神的挑战。让自己学会在孤独中变得坚强,变得理性。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面临和必须学会的一门生存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讲,孤独是让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一剂人生良药。药虽然苦了些,但喝了这剂药,对我们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去经历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是大有益处的。因此,面对孤独,不要选择逃避,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咀嚼孤独,用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积累去消化孤独,这样孤独就会变成一种生命的营养,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自古以来,那些真正伟大的思想先驱者,无不是生命的孤独者。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哥白尼、牛顿等,他们生前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无端的非议和人格的羞辱。面对这一切,他们无不选择了坚强,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真理的阳光。他们甘于寂寞,默默承受,平静地追求着他们人生的目标。生前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死后历史却还给他们一个公道,让他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他们的历史贡献也被后来人接受并传承,成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过去我们老是强调要深刻地认识世界,就必须贴近世界。其实光是贴近,而没有疏远,是难以获得最佳观察效果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时,主观感情往往变得十分强烈,在与自己从事的事情做一种水乳交融的融合时,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妨碍判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适度的孤独感会使人的头脑变得冷静,让人在于无声处自觉进行内心的反思,从而去除影响思维深度的浮躁心理,会变换一个角度去分析和观察眼前的事情。这样也就会更深切,更超然地接触到事情的本质,从而做出超乎常人的超前思想行动来。这种超前的思想行动往往是个人精神生活的结晶,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可能一时无法引起世人的共鸣与喝彩,但对人生和社会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世俗生活,去追求眼前的幸福和享受。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谋生(挣钱+消费)和交际。这导致了人们往往用一种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去评价和判断当下的社会,去享受自己的人生。而甘于寂寞在孤独中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悲哀。普遍的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已让人们心中的梦想越来越少。享受人生,满足生理和心理的刺激,膨胀着人们过度的消费欲望。买天价房、坐天价车、穿天价衣服、赴天价宴席已成为成功人士的标准。这些人们羡慕的成功人士虽然风光无限,在纸醉金迷的环境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华生活。但风光的背后,其内心深处却也有着无比巨大的精神痛苦。他们深陷物质利益的泥沼,为名所累,为利所困。金钱在他们心中仅仅变成了一个数学符号,除了数学意义上的大小之外,已没有其他意义了。在物质利益这根巨大绳索的束缚下,无法在精神层面上有新的超越和突破,只好让现实的生命在金钱营造的温柔富贵乡里进行过度的消耗,到头来心中徒留“人生无非如此,社会无非如此”的人生慨叹。这种在常人看似潇洒的人生,其实隐含着太多的无奈与痛苦。

生命的本能是扩张自己,实现自己,丰富自己。然而生存的局限却又让人们在缩小自己,限制自己,消耗自己。人的一生谁也走不出这个矛盾的怪圈。既然如此也就决定了人是在永恒的矛盾中承受磨难的人。因此在忙完了事业,忙完了工作,在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时间段里,当孤独感走进你的心灵时,且不妨暂时撒手尘世的媚俗,收起张狂的心态,摒弃浮躁的心理,让思想沉浸在淡淡的孤独和惆怅里,去诗意地拓展生命的视野,理性地参悟生命的智慧,坦然地捕捉生活的情趣,该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夙求和生活方式啊!孤独是一种美,是一种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美。在孤独中不停地寻觅和跋涉,为自己漂泊的灵魂寻求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寻觅和跋涉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灵不断接受精神的洗礼,让自己的灵魂不断接受思想的考问,虽然苦了点,但生命却得到了升华,精神视野得到了拓展,这其中的精神幸福和心灵快乐不足为外人道矣!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创刊于2012年,是吉林省一级期刊,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国...
江西图书馆学刊江西图书馆学刊
《江西图书馆学刊》(双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由江西省图书馆学会、江西省图书馆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江西图书...
延河延河
《延河》杂志,于195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037/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年刊)创刊于2009年,是中国首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外延,对中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师大...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