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大连化物所发表单原子催化综述文章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访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和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撰写题为Single-Atom Catalysts Based on the Metal-Oxide Interaction的综述文章。

  2011年,张涛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李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刘景月合作,报道Pt1/FeOx单原子催化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原子催化”的概念(Nature Chemistry,2011;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13)。单原子催化剂表现出较多异于负载型纳米颗粒催化剂的特性,如金属利用率达到最大、金属载体界面最大化(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8)、活性位点组成结构均一、有望沟通均相与多相催化(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6)等,因此对特定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目前已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氧化物是单原子催化剂较为常用的一大类载体。该研究综述了此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和适用范围,并选取8种常见的代表性氧化物,分别介绍在这些载体上金属单原子的稳定机制和特异的催化性能。该综述还分类总结了金属原子与氧化物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评述单原子催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

  乔波涛和张涛团队致力于开发氧化物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陆续研制出负载在氧化铁、氧化钛和氧化铈等氧化物上的Pt、Au、Rh等单原子催化剂(ACS Catalysis,2015;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0)。基于在该领域的探索,揭示单原子催化剂体系可以发生共价金属-载体相互作用(CMSI效应,Nano Research,2015;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和经典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效应,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0),研究成果有助于精准合成单原子催化剂,并为研究催化活性中心和调控催化性能提供新思路。

  该综述作为后封面文章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Heterogeneous Single-Atom Catalysis专题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资助。

大连化物所发表单原子催化综述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新班主任新班主任
《新班主任》杂志,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875/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小学生教学实践小学生教学实践
《小学生(教学实践)》(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山西省青少年报刊社...
情报情报
《情报》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167/G3,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
天津药学天津药学
《天津药学》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230/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财务与金融财务与金融
《财务与金融》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485/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中国道教中国道教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道教》杂志官方网站。...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