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工程热物理所等在太阳能燃料研究中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访问:

  近年来,聚光太阳能利用逐渐成为能源领域中的国际前沿热点,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取太阳能燃料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聚光太阳能热利用方式之一。聚光太阳能可实现不同聚光比条件下驱动碳氢燃料参与的化学反应和太阳能互补系统的燃料转化。太阳能燃料制备的主要问题在于热化学循环反应温度高、辐射热损失大、不可逆损失严重,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为解决该问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聚光太阳能化学链循环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天然气在聚光太阳能作用下还原载氧体生成CO和H2,被还原的载氧体与空气等反应进行载氧体的再生,CO和H2即为所需的太阳能燃料。该方法可将热化学反应温度从1000oC以上降低至600oC左右,降低太阳能集热岛的辐射热损失和热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损失,具有将太阳能利用效率提升约5~10%的潜力。

  高反应转化率和循环稳定性的载氧体材料是实现聚光太阳能化学链制取太阳能燃料的关键。为提高燃料转化率与合成气选择性,工程热物理所研究人员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西佛吉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高反应性、高选择性的复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载氧体,深入探索复合离子电子导体载氧体的循环反应性。与单独离子电子导体载氧体相比,新型复合载氧体可将反应转化率从~20%提升至90%以上,且达到接近100%的合成气选择性;复合载氧体在50次循环反应中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循环反应性、降低反应温度,研究人员从反应分离及工艺流程优化入手,通过反应器的设计和反应循环的分离过程对化学链制氢反应的反应路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反应性能。该团队研发出多孔蜂窝型化学链反应器,探究Ni基载氧体在该反应器上的天然气化学链制氢反应性能。与传统的甲烷重整反应制氢(约800oC)相比,通过化学链循环方法可将反应温度降低至600oC以下,该反应温度可与低聚光比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结合,降低辐射热损失,提升太阳能利用效率。该反应实现甲烷化学链制氢的高效转化,甲烷转化率可达90%以上,同时30次循环反应表明其循环反应性与稳定性优异。聚光太阳能化学链循环方法实现高效利用太阳能和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高效、低碳、清洁的太阳能利用。

  该研究有利于实现聚光太阳能化学链制取太阳能燃料,为解决当前聚光太阳能热化学能量转换效率低问题提供方法。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

 uploadpic=W020200928575519818326.png

图1.聚光太阳能与甲烷互补系统

 uploadpic=W020200928575799083012.jpg

图2.天然气化学链制氢反应示意图

 uploadpic=W020200928576012406959.jpg

图3.天然气化学链制氢反应性能结果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iomed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主要刊登我国和其他国家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论文,内...
文献文献
并非《文献》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文献》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
中国护理管理中国护理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97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青岛文学青岛文学
《青岛文学》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193/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能源研究与信息能源研究与信息
《能源研究与信息》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410/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
新疆工学院学报新疆工学院学报
《新疆工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