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的达到的程度。教学目的包括使学生学会了哪些科学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如何等。在考虑以上方面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来考虑:哪些做法是生动科学有成效的,哪些是形式主义效果不好甚至起到了消极作用。
2、新课的导入是否合适;教材选择是否合适,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材的特点,教法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师是否启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否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要求;这节课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哪些问题,哪些知识学习得好,哪些知识没讲清楚清楚,存在的问题以后应如何去补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纪律情况等存在有什么问题,今后怎样去克服。
教师每授完一节新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把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记录下来,即教学笔记。这样做能使教师逐步摸出教学规律,从而更好的改进教学。同时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使教师更加了解教材、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缺陷,促使自己进修提高。
四、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课堂水平的关键环节
教师除了经常开展自我反思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三课(听课、评课和说课)等教研活动。但需注意一点,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和说课等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事先要共同备课,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教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师若把握好以上四大环节开展教学,科学课就一定会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