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反复观察和思考及实践才逐步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虽然科学课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认识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规律,但是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家的认知过程,它是在科学教师的启发和循循善诱下,使学生在认识人类已知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向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的习惯,这就是科学课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而科学课中的精心备课、教学反思、教研等环节是实现科学课优质授课环节落实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上好 科学课 几大环节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专职科学教师,通过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科学》教学,我深感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在这四大环节中下足功夫。
一、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
无论做什么工作,不做好准备,是很难取得良好成绩的。小学科学包括的知识很广,又有观察,又有实验等一些实际工作,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就离不开备课,备课其实就是教师授课前的计划,科学课的备课着重需把握以下几个小环节:
1、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分析教材
由于新课程教材尚处于新课程改革当中,尚存不稳定因素,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又面临教参资料欠缺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集体备课方式,通过认真地学习教材,共同讨论并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把握住教材的精神。
2、确定好正确的教学目的
课前,教师要考虑该堂课讲解哪些知识,通过这些科学知识培养学生那些技能、技巧和习惯,以及如何通过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3、抓准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确定后,教师要根据本堂课的内容抓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材进行考虑,又要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重点有时就是教学难点,二者是统一。但是教学重点并不都是教学难点,这要求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依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以利教学。同一个教学重点对每个班级都实用,但同一个难点对每个班或每个同学却是有所不同的。
4、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安排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若对学生了解越深入,课越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也越出色。教师了解学生大体从家庭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入手。
5、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本班特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成功的科学课不是教学方法的叠加,而应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为标准。
6、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师每上一堂科学课,事先要对该堂课的各个步骤的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好教学时间对于教师上好一堂课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事先时间的分配只是一个大体的计划,在实际上课时,可能会按实际情况有所变动,但如果事先安排科学合理,留有余地,教师就可以胸有成竹,不致上课时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甚至出现压堂造成教学的被动。
二、授课是体现备课成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将备课文字内化为互动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授课中,由于受课的结构牵制,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课可能采取不同的课堂结构,而课的结构与教学方法一样,是要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教学目的来决定的,所以授课很忌讳按照别人的框框来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根据自己的备课计划给学生授课时,除要考虑课的结构外,还要根据课的结构突出自己的上课特色,这就需要合理处理好以下小环节:
1、把握导课技巧。如何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中外许多教育家都认为能否正确地导入新课往往会影响到整节课的顺利进行,甚至关系到课的成败,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做好这一工作。而不同的科学课有不同的导入方式,有的课教师可以直接把课题写在黑板上,讲明本课所要学习的是什么,而 有些课题却是不一定让学生先知道,它带有一定的悬念,它的课题是要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讲解后才展示的。总之,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总得把握这样一个原则:要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并能明确所学的内容,清楚地了解本课学习的目的。而科学课教学一般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的,没有观察和实验,就等于失去科学教学的灵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充分使用实物、图片、模型、以及视频投影等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或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去做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导入在科学课中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颗小灯泡。导入新课时,我用手高举一颗小灯泡问学生:老师手中的这颗小灯泡此时亮了吗?学生肯定会根据自己的所见说出:没有亮。此时我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小灯炮亮起来呢(学生会七嘴八舌)?待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我紧抓时机让学生尽情的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做实验,然后我再展示课题——点亮我的小灯泡。达到利用问题引入实验,步入新课的目的。
2、所授新知要形成系统化。引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对科学事物或现象加以分析或比较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对新知识加以概括并形成结论。以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例,当学生通过做实验看到了带负电的塑料梳子能与带正电的头发相互吸引,还看到了两个带负电的充气气球相互排斥。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或比较(比较:正电物体靠近正电物体,负电物体靠近负电物体,正电物体靠近负电物体有什么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最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同种电荷相互接近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接近互相吸引的结论。
3、检查巩固并进行课堂反思。当新课授完了以后,教师应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时应注意因材施教,水平高的学生,应让他们能更扩展一些,水平低的,也要叫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检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讲解和叙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进行课堂反思,和学生一道进行总结性谈话,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得到巩固,但切忌简单地重复新课,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三、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上完每节新课以后十分必要对教学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取得了那些成绩,还存在那些问题,反思原因并作出结论,从而总结出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多在这几小环节上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