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体现于他的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人的智力与能力,就应该通过相应的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进行。只有通过—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比如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等诸多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到《化学方程式及配平》《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铁的性质》《几种常见的盐》《盐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时我就将这些课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型。以《化学方程式及配平》一节为例,我的设计思路是:(1)再演示一遍质量守恒原因的微观解释,(2)给学生8分钟自主学习《化学方程式及配平》课本内容,(3)练习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水、氯酸钾制氧气,让两个书写错误的学生将他们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共同研究找出错误,将两个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4)学生总结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的问题,(5)在前面章节中所学化学反应中每人任选两个书写方程式,仍然是将错误的书写拿给全体学生分析、找出错误。如此往复,一节课下来都是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学生将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并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感,课堂气氛活跃,经课堂检测,掌握情况相当的好。
将各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力争都有变化,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有:心里要有学生,要有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的准备,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经常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