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形成原因;然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定位分析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培养需求统筹了课程教学内容;最后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三点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汽车机械基础》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有机械识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学生该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且会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是高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学生成绩偏低,多数学生是以高考上线分数入学的,因此被普遍认为文化基础差;高职学生多数学习自主性差,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制力。
如果仅仅看到学生的这两个表象,将使我们的高职教育更为艰难。作者在通过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优秀的学生总是相似的,而较差的学生则各有原因。
成绩方面。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其实机械类高职学生,如汽车检测专业,高考总成绩低是一个方面;同时学生偏科现象严重,特别是英语成绩差是造成总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学习自主性方面。由于高职学生文化成绩差,甚至在中学时就鲜有及格的成绩,也就是每次考试中总有一半的题目是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对的,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他所面对的多是失败而鲜有成功,久而久之已经对学习和考试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了。
学习目的方面。一部分学生选择汽车检测专业,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根据自己高考成绩去填了一个自己能上的专业;一部分学生是受父母之命找个学校度过自己懵懂的青春;再有一部分学生是调剂到汽车专业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学习目的了。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渴望成功的梦想。这个梦想虽然由于长期被失败的阴霾所笼罩而使他们自己都已经淡忘,但他真实的存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课程目标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汽车修理工。通过分析该工种主要工作任务主要是:一、汽车的保养和维护;二、汽车的修理。通过企业调研,总结了该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
1.能正确使用机械手册(标准);能使用汽车维修手册,理解各种维修参数含义。
2.理解汽车常用机械机构原理,掌握其性能优劣判断方法。
3.掌握汽车机械机构特性,能进行汽车机构受力分析及简单计算。
4.掌握汽车常用材料的性能,了解汽车使用材料的特点。
5.了解汽车零部件装配方法,掌握常用标准件的选用方法。
专业基础课虽然对实际工作没有直接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学生在工作中思考、解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除了知识结构上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之外,也是学习方法上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遇到的带有专业色彩课程,其学习方法也与高中灌输式的应试学习方法不同,是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法基础。
为此,我们总结了本课程的目标有:
1.知识目标:了解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特点;掌握汽车机械结构的原理及应用。
2.技能目标:掌握常见机械结构的拆装与分析方法;熟悉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
在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后,再根据知识要求统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为避免出现“断章取义”或者“知识体系完整,而学时缺乏”的局面,我们完全打破学科界限,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引入教学知识点,并在内容上删除计算推导和与专业无关的内容。【1】汽车修理岗工作任务及对应知识要求分析见图1.
零部件失效及修理
材料选择与判断
熟悉材料的性能、金属热处理的概念、钣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应用情况
汽车及零部件装配
熟悉零件失效的形式以及引起失效的原因,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机构常识,汽车常见四杆机构及其演变形式,汽车配气机构,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汽车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传动轴及轴承
销、轴、键、齿及盘类零件、箱体零件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摩擦与润滑
熟悉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液压元件工作过程,了解常用液压基本回路
材料特性、应用及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
根据失效零件分析零件失效原因
传动装置的传动特性、适用场合;汽车轮系计算及应用
汽车维护与保养
粗糙度、公差与配合
图1 汽车修理工工作任务及知识要求分析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的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2】
1.激发兴趣,重燃激情
《汽车机械基础》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与汽车结构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的第一个环节。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先带学生到汽车结构的展览室或机械创意实验室,通过汽车机械零部件结构观察或机构的拼接及运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如在机械创意实训室中演示四杆机构,仅仅通过简单的改变杆件的长度或者固定不同的杆件即能得到不同的运动轨迹,如图2,固定杆件AD得到曲柄摇杆机构,而固定杆件AB可得到双曲柄机构。
图2 四杆机构的演示
2.由浅入深,成功刺激
通过把汽车机械基础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使学生不需要多思考即能掌握的程度,并促使学生动手去拼接模型或者演算推导即能成功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例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以简单的两级减速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己数变速箱齿轮齿数来计算主动轴与从动轴转速关系,然后“数”出变速箱输入轴与输出轴转速关系,最终学生自己推导出外啮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
3.设计项目,提升能力
设计项目是教学改革中的最重要环节,所设计的项目不仅要贴近专业实际的应用,更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铰链四杆机构为例,我们不仅要设计“活塞连杆机构的认识拆装”项目,也要借助机械创新拼接实验台架,设计“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