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通识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来源:互联网 sk004 | 刘彩霞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语言能力  文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技术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不仅是认知事物的工具,更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从语言的本质来看,大学英语是一门适合承担部分通识教育内容的课程。大学英语课堂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开阔其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贯穿多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听说,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法,并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需求。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素质,适应大学英语课程实践通识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语言能力 文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技术

  注:本文章是201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通识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22400450547)的内容之一。

  大学英语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早在美国在19世纪就开始讨论的一个话题,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了。这是一种广泛的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具有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特点;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公民。通识教育注重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注重学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优质育人为核心,造就 “有教养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或者“完人”。

  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它的实施,多是通过开设各种必修课、选修课如核心课形式来实施的。哈佛和复旦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也就是说,通识教育是通过多门课程共同作用来实现的。然而我国当前的教改是要控制课时总量,显然靠增加课程来进行通识教育势必和国家形式要求相矛盾。那么,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选修课外方便多加倾斜外,较为实际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课程中注入通识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就是一门最适合承担部分通识教育内容的课程。

  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不仅是认知事物的工具,更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 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1,许国璋)。英语语言本身承载了西方文化的一切特征,是了解西方社会的最佳窗口。语言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语言教学的复杂性, 即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流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广泛地了解不同文化,涉猎广博而均衡的多学科知识,视野开阔,通而知之,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说,英语教学要满足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就给英语教学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契机,语言的特征又为这种教育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因此,顺应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改革大学英语教育模式,贯穿通识教育理念、内涵和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向着“全人”目标发展的一条现实之路。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的具体目标表现为培养学生应对日常生活需求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起基本统一的知识、为非专业化的学习做好准备和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及善于解决国际问题的世界公民。对应这四点,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通识教学内容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满足学生未来的工作和交际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尤其是一年级应该侧重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及熟练化,课程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场所所需,要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勇气并培养他们的英语交流习惯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实际应用及沟通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 致力学生的文化修养

  为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国际化思维和眼光,就要着力加强英美文化内容的渗入和灌输。教师应该以英语为讲学工具,拓展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适当插入西方人文、历史、道德思考、科学文化等相关领域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辩论和领悟。1982年哈佛文理学院院长Rosovsky提出了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理念,并得以实践。他将通识课程的领域分为6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和外国文化。可是就我们目前的国情、校情、师情来看,这种形式在大多数院校不可能得以实现,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尝试性的走进和探索,片段式的介绍和输入。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删繁就简的给学生勾勒西方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潮、社会发展等脉络,并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略加具象性的内容,达到点面结合,“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一旦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自动探索和学习,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推介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多门学科知识

  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理应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不仅要将各个领域的知识统一起来,而且还可促进其它领域的兴趣和学习。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人类基因学研究”一文,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人类的迁徙图把世界的地理分布和人类大的历史痕迹、历史事件穿插进来,学生会从宏观上、从人种基因学角度对种族歧视、民族文化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克隆在法律和道德上的涵义” 一文则可以简单而系统的介绍一下克隆新兴这一领域,从而使学生对克隆的基本科学过程和人类对克隆的进度发问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老师的作用只是个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就会深入查阅,从而获得广博的他专业知识。

  4. 培养世界公民

  外语学习,是培养善于解决国际问题的世界公民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社会国际上出现的很多问题诸如全球变暖、金融危机等,都需要世界上各个国家在一起互相合作、共同解决;同时,异域文化交流的诸多障碍都要依靠外语的文化素养来进行协调,因此要让学生对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环境、人口等内容进行一些主题性学习,具备世界眼光和广阔心胸,成为合格世界公民,

  三、大学英语通识教学模式

  鉴于以上教学目标,大学英语通识教学应该采用以下模式:

  以英语为工具,重视听说

  英语的本质之一是作为工具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积极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英语思维,用英语来表述课程内容,用英语来传输文化,用英语来传达观点,用英语来问答交流,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多数学生的弱项都表现在听说方面,所以老师要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堂上要做一定量的听说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听的技巧,形成听的模式和说的习惯,把听到的内容以自己话重新表达出来,真正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要给学生布置定量的听说作业,利用各种配套的听说教材和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素材,让他们在课后充分练习,课堂再进行检查。要知道,学生有一定的懒惰心理,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找听说材料,一方面可能材料的难度和内容都不合适,另一方面也往往因为作业太泛而为学生应付。学生还往往缺乏信心,所以通过引导、训练和检查,他们逐渐感觉到进步,就会一步步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能动性,配合老师的节奏,而把课程学好。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强激光与粒子束》
《强激光与粒子束》(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 《强激光与粒子束》主要报道我国高能激光与粒子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137/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组合、...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的理论刊物。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
中国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惟一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健康教育专业学术...
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103/G3,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创新论...
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3-100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区域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