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进出口业务操作》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知识,并能在进出口业务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我们结合高职学生学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改革。本文列举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评析实施效果,并结合教学体会,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 高职 教学
《进出口业务操作》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课程内容包括进出口交易的业务流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的拟定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和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理解分析和处理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系统地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为培养学生从事对外物流管理工作或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一、学情、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概况 1、学情分析
《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属于专业课程,通过大一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高职学生求知欲望较强,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兴趣及积极性。
2、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条件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搜索引擎、职教新干线等;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案例库、试题库、图片库、视频库;其他资源包括资料书籍类、综合B2B网站类、政策法规类和外贸博客交流类四个类别,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内容、政策法规、课程实践等方面充实我们的课程教学。综合B2B网站主要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了解外贸政策法规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门户网站;外贸交流博客主要有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论坛等。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本课程设计基于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将教学内容分成了四大模块:交易准备模块、交易磋商模块、合同订立模块、合同履行模块,教学根据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并把要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模块的学习中,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基本的进出口业务操作知识。通过学习,学生由最初的对国际贸易的陌生逐渐过渡到对国际贸易也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可以处理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寻找客户的渠道、交易磋商的程序、品质、包装、数量条款的拟定、价格条款的拟定、装运条款的拟定、保险条款的拟定、保险条款的拟定、支付条款的拟定、争议条款的拟定、合同履行等具体任务,学生们掌握从事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实践与方法运用及效果评析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我们从课程的教学方法入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
1、源于实践的丰富案例贯穿教学
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建立丰富的案例库。引入案例一方面用于讲解知识点。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的外贸专业知识,比如贸易术语、支付条款等等,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利用实例解释基本概念,运用实例使理解在业务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案例也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采用案例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结合知识点选取案例。学生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②案例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和辅助地位。
进出口业务操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在知名的外贸交流博客如福步论坛可寻找到实践操作中的鲜活案例,也可以实时与外贸从业人员交流,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任务驱动式课内模拟操作
《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教学中经常涉及到操作流程的内容,能否熟练理解、掌握流程并对流程熟练运用是学生能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例如,我们在学习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模块时,单据和款项是怎样在出口人、银行、付款人之间流转的,如果单凭图示、教师讲解,学生提不起兴趣,记不住流程也不能理解不同支付方式的风险差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拟训练,由学生分组,根据背景材料,由各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出口人、银行、付款人的角色,并以真实的单据作为道具,完成收支款项、流转单据的任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达到了熟练掌握流程、理解不同支付方式的风险的知识目标,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小组讨论、分工协作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3、互联网上认知客户实践
课内实践可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贸易商、外贸型生产企业发布的进出口商品信息,了解船公司的运费报价,互联网迅速拉近校园与企业的距离,学生完全可以体验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的最新信息,理论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印象深刻,也有所启发。例如,在学习与客户建立业务联系的相关内容时,如果这部分内容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发布产品信息的条条框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听不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上B2B网站、出口商网站了解他们是如何发布产品信息的,真实的信息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
4、利用职教新干线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在职教新干线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随时与学生就疑问进行交流。目前,已把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到我的个人空间。
5、视频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高职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他们对社会、经济关注不多,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播放一些经济新闻、评论视频,以便学生理解国际贸易与国际形势的密切关系。 例如: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限制措施、中菲黄岩岛纠纷对菲出口经济的影响等,通过教学的引导,促使他们去关注时事,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高职学生的后续发展潜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